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 武汉城市形象塑造整体策略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 武汉城市形象传播常见角度的研究综述 | 第12页 |
(三) 节事活动与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3-15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武汉国际渡江节概述 | 第15-26页 |
第一节 武汉国际渡江节的历史 | 第15-18页 |
一、建国前的渡江节(1934—1948年) | 第15页 |
二、建国初期的渡江节(1949—1965年) | 第15-16页 |
三、“文革”时期的渡江节(1966—1976年) | 第16页 |
四、改革开放后的渡江节(1978年至今)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武汉国际渡江节的现状 | 第18-22页 |
一、组织不断完善,设施不断改善 | 第18-19页 |
二、规模愈益扩大,活动愈益丰富 | 第19-20页 |
三、辐射范围扩大,带动效应增强 | 第20-22页 |
(一) 政治效应 | 第20-21页 |
(二) 经济效应 | 第21页 |
(三) 文化效应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武汉国际渡江节的特点 | 第22-26页 |
一、以水文化展现武汉地域文化特色 | 第22-23页 |
二、以汉商文化凸显武汉的商业实力 | 第23-24页 |
三、以风俗文化彰显武汉人的性格特征 | 第24页 |
四、以方言文化重塑汉腔的对外印象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武汉国际渡江节对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的渠道 | 第26-33页 |
第一节 纵向传播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横向传播 | 第27-33页 |
一、坊间口口相传 | 第27-28页 |
二、报纸、杂志、电视的多维报道 | 第28-31页 |
三、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推送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武汉国际渡江节对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的效果 | 第33-37页 |
第一节 名片效应:打造品牌,形成“名片”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聚媒效应:聚合媒体,增加曝光 | 第34页 |
第三节 口碑效应:凝聚人气,辐射全球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改善效应:改善印象,重塑形象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武汉国际渡江节在武汉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不足 | 第37-40页 |
第一节 重活动,轻传播 | 第37页 |
第二节 活动覆盖面有限 | 第37-38页 |
第三节 互动效果不明显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利用武汉国际渡江节传播武汉城市形象的建议 | 第40-45页 |
第一节 重视对活动的宣传,形成系统的传播机制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结合武汉文化特色,进行内容整合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创新系列活动内容,增强互动性 | 第42-43页 |
第四节 打造渡江节“7·16”品牌,提高活动的影响力 | 第43-44页 |
第五节 借势于知名人士和热点事件,为活动的开展造势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