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新三板挂牌公司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3-19页
        1.3.1 企业成长性理论研究综述第13-16页
        1.3.2 中小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第16-17页
        1.3.3 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研究综述第17-19页
        1.3.4 新三板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综述第19页
    1.4 研究方法与本文结构第19-21页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1-22页
2 新三板市场相关问题阐述第22-30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2-23页
        2.1.1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第22页
        2.1.2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概念第22-23页
        2.1.3 新三板市场第23页
    2.2 新三板与创业板以及老三板的区别第23-25页
        2.2.1 新三板与创业板的区别第23-24页
        2.2.2 新三板与老三板的区别第24-25页
    2.3 新三板市场现状分析第25-30页
        2.3.1 挂牌企业结构分析第25-29页
        2.3.2 挂牌企业业绩分析第29-30页
3 本文的研究假设与研究框架第30-34页
    3.1 研究框架第30页
    3.2 研究假设第30-32页
        3.2.1 企业的市场份额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第31页
        3.2.2 企业员工素质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第31页
        3.2.3 企业股权集中程度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第31-32页
    3.3 研究设计第32-34页
        3.3.1 样本选择第32页
        3.3.2 数据来源第32页
        3.3.3 变量说明第32-34页
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三板企业成长性评价第34-51页
    4.1 成长性评估指标的选取第34-37页
        4.1.1 指标选取的原则第34-35页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35-37页
    4.2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37-38页
        4.2.1 常用评价方法的简介及评价第37-38页
        4.2.2 成长性评价方法的选择第38页
    4.3 成长性得分测量模型的构建第38-39页
    4.4 因子分析过程第39-45页
        4.4.1 数据预处理第39页
        4.4.2 相关性分析第39-40页
        4.4.3 KMO检验及Bartlett球度检验第40-41页
        4.4.4 提取公因子第41-42页
        4.4.5 建立因子载荷矩阵第42-44页
        4.4.6 建立因子得分函数第44-45页
    4.5 成长性评价第45-51页
        4.5.1 总体统计分析第48-49页
        4.5.2 分项指标分析第49-51页
5 实证假设检验第51-55页
    5.1 相关分析第51-52页
        5.1.1 市场份额和企业成长性关系第51-52页
        5.1.2 员工素质和企业成长性关系第52页
        5.1.3 股权集中度和企业成长性关系第52页
    5.2 回归分析检验第52-55页
6 研究结论及建议第55-60页
    6.1 研究结论第55-58页
        6.1.1 企业成长性的计算第55页
        6.1.2 样本企业的成长性得分分析第55-56页
        6.1.3 企业成长性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第56-58页
    6.2 建议第58-59页
        6.2.1 从企业经营者角度第58页
        6.2.2 从投资者角度第58页
        6.2.3 从政府相关机构角度第58-59页
    6.3 研究的局限性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介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状态脉冲控制系统的脉动现象及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稀疏数据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