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22页 |
1.1 质体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质体的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1.2.1 质体被膜 | 第10-11页 |
1.2.2 质体基质 | 第11-12页 |
1.2.3 内膜系统 | 第12页 |
1.2.4 光合电子传递链 | 第12-15页 |
1.2.5 质体基因组 | 第15-16页 |
1.3 果实中质体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1 质体色素 | 第16-17页 |
1.3.2 质体的发育 | 第17-18页 |
1.3.3 质体的功能 | 第18-19页 |
1.4 桃果实质体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4.1 桃果实质体色素 | 第19-20页 |
1.4.2 桃果实质体的发育 | 第20页 |
1.4.3 桃果实质体功能 | 第20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桃果实发育格局 | 第22-3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2 生长参数测定 | 第23页 |
2.1.3 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含量 | 第23页 |
2.1.4 Imaging-PAM测定荧光参数 | 第23-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2.2.1 桃果实形态、色泽和生长参数 | 第24-26页 |
2.2.2 桃果实色素变化 | 第26-29页 |
2.2.3 桃果实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 | 第29-34页 |
2.3 讨论 | 第34-38页 |
2.3.1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 第34-35页 |
2.3.2 花青素 | 第35-36页 |
2.3.3 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的生理意义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桃果实发育期质体的形态结构 | 第38-4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3.1.2 光学显微观察 | 第38页 |
3.1.3 透射电镜观察质体结构 | 第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3.2.1 细胞学观察 | 第38-41页 |
3.2.2 质体超微结构观察 | 第41-45页 |
3.3 讨论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桃果实发育期光合蛋白表达和质体DNA含量变化 | 第48-6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3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4.1.2 Western Blot检测质体蛋白表达 | 第48-50页 |
4.1.3 组织切片与免疫组化 | 第50-51页 |
4.1.4 荧光定量PCR分析质体DNA含量变化 | 第51-5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3-60页 |
4.2.1 光合蛋白表达差异及分布 | 第53-57页 |
4.2.2 质体DNA含量变化 | 第57-60页 |
4.3 讨论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