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超临界流体回收机理及工艺研究

致谢第9-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1 概论第24-42页
    1.1 引言第24-27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27-38页
        1.2.1 机械回收法第28-29页
        1.2.2 热回收法第29-31页
        1.2.3 化学回收法第31-38页
    1.3 论文的选题第38页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38-40页
    1.5 论文的组织第40-42页
2 CF/EP复合材料降解的超临界流体传质行为第42-51页
    2.1 瞬态质量扩散方程第42-43页
    2.2 代表性体元(RVE)的建立第43-44页
    2.3 超临界流体传质过程第44-46页
    2.4 超临界流体传质模型第46-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3 CF/EP复合材料降解的超临界流体选择机制第51-66页
    3.1 CF/EP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1-53页
        3.1.1 CF/EP复合材料的固化第51-53页
        3.1.2 CF/EP复合材料的交联度测试第53页
    3.2 CF/EP的超临界流体回收试验平台搭建第53-55页
    3.3 CF/EP复合材料在超临界CO_2中的降解第55-59页
        3.3.1 超临界CO_2对CF/EP复合材料的降解第55-57页
        3.3.2 夹带剂对超临界CO_2降解CF/EP复合材料的影响第57-59页
    3.4 CF/EP复合材料在超临界醇和丙酮中的降解行为第59-64页
        3.4.1 试验方法第60-61页
        3.4.2 超临界流体对CF/EP复合材料的降解能力第61-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4 超临界流体非催化降解CF/EP复合材料的反应动力学第66-82页
    4.1 固相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6-68页
    4.2 CF/EP非催化降解的反应动力学模型第68-71页
        4.2.1 麦夸特法(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第69-70页
        4.2.2 动力学参数的求解第70-71页
        4.2.3 反应活化能的求解第71页
    4.3 CF/EP非催化降解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第71-79页
        4.3.1 反应动力学参数求解第71-76页
        4.3.2 降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求解第76-78页
        4.3.3 降解反应动力学方程第78-79页
    4.4 降解反应动力学方程的验证第79-80页
    4.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5 CF/EP在超临界正丁醇中的非催化和催化降解机理第82-105页
    5.1 CF/EP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第82-83页
    5.2 CF/EP复合材料的非催化降解历程第83-95页
        5.2.1 超临界正丁醇空白试样的组分与结构第83-84页
        5.2.2 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液相产物组分与结构第84-91页
        5.2.3 不同反应时间下的液相产物组分与结构第91-93页
        5.2.4 CF/EP复合材料的非催化降解历程第93-95页
    5.3 CF/EP复合材料的催化降解历程第95-104页
        5.3.1 固相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第95-96页
        5.3.2 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液相产物组分与结构第96-100页
        5.3.3 不同反应时间下的液相产物组分与结构第100-104页
    5.4 本章小节第104-105页
6 超临界正丁醇降解CF/EP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第105-149页
    6.1 产物分析、表征方法第105-109页
    6.2 无添加剂时反应温度对环氧树脂降解反应的影响第109-112页
        6.2.1 反应温度对环氧树脂的降解率的影响第109-111页
        6.2.2 反应温度对回收的碳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第111-112页
    6.3 无添加剂时反应时间对环氧树脂的降解率的影响第112-114页
    6.4 无添加剂时正丁醇含量对环氧树脂的降解率的影响第114-115页
    6.5 有添加剂时添加剂浓度对环氧树脂降解的影响第115-118页
        6.5.1 添加剂浓度对环氧树脂的降解率的影响第115-116页
        6.5.2 添加剂浓度对回收的碳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第116-117页
        6.5.3 添加剂浓度对回收的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17-118页
    6.6 有添加剂时反应温度对环氧树脂降解的影响第118-120页
        6.6.1 反应温度对环氧树脂的降解率的影响第118-119页
        6.6.2 反应温度对回收的碳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第119-120页
        6.6.3 反应温度对回收的碳纤维力学性能影响第120页
    6.7 有添加剂时反应时间对环氧树脂降解的影响第120-123页
        6.7.1 反应时间对环氧树脂的降解率的影响第120-122页
        6.7.2 反应时间对回收的碳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第122页
        6.7.3 反应时间对回收的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22-123页
    6.8 CF/EP复合材料回收工艺参数优化第123-137页
        6.8.1 试验设计第124-126页
        6.8.2 响应模型的选择第126-128页
        6.8.3 置信度分析与响应模型的建立第128-129页
        6.8.4 响应模型的验证第129-130页
        6.8.5 数值优化第130-131页
        6.8.6 图形优化第131-137页
    6.9 最优工艺条件下回收的碳纤维的性能表征第137-141页
        6.9.1 微观形貌分析第137页
        6.9.2 表面形貌分析第137-138页
        6.9.3 Roman光谱分析第138页
        6.9.4 XPS能谱分析第138-140页
        6.9.5 回收的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分析第140-141页
    6.10 最优工艺条件下回收的碳纤维的再资源化第141-147页
        6.10.1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42-144页
        6.10.2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第144-147页
    6.11 本章小结第147-149页
7 超临界正丁醇催化降解CF/EP复合材料的反应动力学第149-157页
    7.1 降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求解第149-151页
    7.2 反应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k_0的求解第151-152页
    7.3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与验证第152-153页
    7.4 CF/EP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回收系统搭建第153-156页
    7.5 本章小结第156-157页
8 总结第157-161页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57-159页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59页
    8.3 论文不足及今后设想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6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67-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国密算法的OpenSSL安全性优化研究
下一篇:面向源码的功能定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