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组织卖淫罪的立法概况与概念厘定 | 第10-19页 |
一、我国组织卖淫罪的立法沿革 | 第10-12页 |
(一)组织卖淫罪的空白时期 | 第10-11页 |
(二)组织卖淫罪的初创时期 | 第11页 |
(三)组织卖淫罪的法典化时期 | 第11-12页 |
(四)组织卖淫罪的完善时期 | 第12页 |
二、国外卖淫嫖娼类犯罪的立法概况 | 第12-15页 |
(一)德国 | 第13页 |
(二)西班牙 | 第13页 |
(三)日本 | 第13-14页 |
(四)法国 | 第14页 |
(五)国外立法对我国组织卖淫罪的借鉴意义 | 第14-15页 |
三、组织卖淫罪的概念分析 | 第15-19页 |
(一)对“组织”行为的理解 | 第15-16页 |
(二)对“卖淫”的理解 | 第16-18页 |
(三)组织卖淫罪的应有概念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组织卖淫罪构成要件争议问题探究 | 第19-34页 |
一、犯罪客体争议问题分析 | 第19-25页 |
(一)人身自由权是否为本罪的犯罪客体 | 第19-21页 |
(二)本罪犯罪客体的应有内容 | 第21-23页 |
(三)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否仅限于妇女 | 第23-25页 |
二、客观方面争议问题探析 | 第25-29页 |
(一)单纯提供“手淫”服务是否构成“卖淫”行为 | 第25-27页 |
(二)“组织卖淫”是否包括强迫卖淫手段 | 第27-29页 |
三、犯罪主体争议问题探析 | 第29-31页 |
(一)本罪主体是否为一般主体 | 第29-30页 |
(二)单位能否构成本罪 | 第30-31页 |
四、组织卖淫罪的主观方面争议问题研析 | 第31-34页 |
(一)主观上是否包含间接故意 | 第31-32页 |
(二)是否需要以营利为目的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组织卖淫罪的罪间问题探究 | 第34-45页 |
一、组织卖淫罪与协助组织卖淫罪的区分 | 第34-38页 |
(一)协助组织卖淫罪的立法初衷 | 第34-35页 |
(二)组织卖淫罪是否需要划分主从犯 | 第35-36页 |
(三)组织卖淫罪从犯与协助组织卖淫罪的界限 | 第36-38页 |
二、组织卖淫罪与强迫卖淫罪的区分 | 第38-41页 |
(一)两罪之间的主要争议问题 | 第38-39页 |
(二)组织卖淫罪与强迫卖淫罪的关系 | 第39-40页 |
(三)“强迫”手段的组织卖淫罪与强迫卖淫罪的界限 | 第40-41页 |
三、组织卖淫罪与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区分 | 第41-45页 |
(一)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基本特征 | 第41-42页 |
(二)两罪间的基本界限 | 第42-45页 |
第四章 组织卖淫罪的刑罚问题探究 | 第45-51页 |
一、死刑的废除与协调 | 第45-48页 |
(一)废除死刑的正当性分析 | 第45-46页 |
(二)死刑废除后的刑种协调 | 第46-48页 |
二、本罪与强迫卖淫罪的刑罚协调 | 第48-49页 |
三、“强迫”方式的组织卖淫行为刑罚设置应高于其他手段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