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1. 出于对毛焰绘画是否具有当代性思考的写作缘由 | 第11-12页 |
2. 从后现代主义语境的生成谈毛焰绘画的新视角解读及意义 | 第12-14页 |
一、后现代主义语境对毛焰绘画的影响 | 第14-23页 |
1. 毛焰绘画的语境背景梳理 | 第14-17页 |
1.1 后现代主义语境的缘起及特征 | 第14-16页 |
1.2 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 第16-17页 |
2.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毛焰的绘画历程 | 第17-23页 |
2.1 中国当代“新绘画”的语言流变 | 第17-19页 |
2.2 与生俱来的绘画信念 | 第19-21页 |
2.3 对古典情结的了结 | 第21-23页 |
二、以肖像创作为主的毛焰作品分析 | 第23-34页 |
1. 早期的古典情怀 | 第23-25页 |
1.1 《自画像》——向传统的致敬 | 第24页 |
1.2 《小山的肖像》——对人性本质的挖掘 | 第24-25页 |
2. 中期对古典主义的当代转换 | 第25-30页 |
2.1 《记忆或舞蹈的黑玫瑰》——病态与神经质的舞姿 | 第26-27页 |
2.2 《青年郭力缅怀德拉克罗瓦》——敏感锐利的目光 | 第27-28页 |
2.3 《我的诗人》——失魂落魄的美 | 第28-30页 |
3. 近期单纯的面孔自白 | 第30-34页 |
3.1 《托马斯肖像系列》——隐秘的精神肖像 | 第30-32页 |
3.2 《椅子上的小魔女》与《微胖的裸女》——惊恐不安的撩人姿态 | 第32-34页 |
三、毛焰绘画所具有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分析 | 第34-41页 |
1. 从后现代主义看毛焰绘画中的解构主义 | 第34-37页 |
1.1 对传统肖像绘画功能及语言的解构 | 第34-35页 |
1.2 注重个体性和自我关切的创作理念 | 第35-37页 |
2. 从后现代主义看毛焰绘画中的非理性主义 | 第37-41页 |
2.1 早期作品的尖刻表达及无意义的场景处理 | 第37-38页 |
2.2 逐渐压缩的描绘视角 | 第38-39页 |
2.3 敏感与神经质的肖像表达 | 第39-40页 |
2.4 差异的解读与多元的意义 | 第40-41页 |
四、后现代语境下对毛焰绘画的反思 | 第41-44页 |
1. 狭小框架中的当代可能性探索 | 第41-42页 |
2. 对绘画语言解构与建构的后现代思考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