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2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一)主要背景 | 第12-13页 |
(二)新的社会阶层的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9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四、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4-26页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一章 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的必要性 | 第26-30页 |
一、我国新形势下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 第26-27页 |
(一)党践行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现实要求 | 第26页 |
(二)践行党建指导思想,丰富无产阶级党建理论 | 第26页 |
(三)贯彻并执行党的方针、路线的重要举措 | 第26-27页 |
(四)有利于提升党员队伍活力,增强党的先进性 | 第27页 |
(五)能够增强群众对党的认同,满足党的执政需求 | 第27页 |
二、在新的社会阶层加强党员发展的作用 | 第27-30页 |
(一)影响并带动新的社会阶层成员进行经济建设 | 第27-28页 |
(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成员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 第28页 |
(三)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人员胸系全局、团结奋进意识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党员发展的现状 | 第30-39页 |
一、新的社会阶层党员发展的背景条件 | 第30-33页 |
(一)政治地位得到认同与提升 | 第30页 |
(二)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 第30-31页 |
(三)社会分配制度的完善 | 第31页 |
(四)国民经济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31-32页 |
(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 第32页 |
(六)国家政策的推动与扶持 | 第32-33页 |
二、新的社会阶层加强党员发展的前提 | 第33-36页 |
(一)群体内部人口构成学历较高 | 第33-35页 |
(二)新的社会阶层成员之间在空间分布上流动性强 | 第35页 |
(三)成员之间经济发展状况不同 | 第35页 |
(四)个体间的政治诉求程度不同 | 第35-36页 |
(五)党员的职业构成与选择多样化 | 第36页 |
三、新的社会阶层党员发展的特点 | 第36-39页 |
(一)党员间交往呈现圈层化特点 | 第36-37页 |
(二)个体党员之间的相互独立性较强 | 第37页 |
(三)党员表现出自身能力与危机感并存的情况 | 第37-38页 |
(四)在阶层、地域选择方面具有明显的流动性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9-45页 |
一、从新的社会阶层党员自身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一)从尚未发展成为党员的个体角度分析问题 | 第39-40页 |
(二)从已经发展成为党员的个体角度分析问题 | 第40-41页 |
二、从新的社会阶层党员发展与培养体制的角度分析问题 | 第41-44页 |
(一)从新的社会阶层党员选拔角度分析问题 | 第41-43页 |
(二)从新的社会阶层已经具备党员资格的个体角度分析问题 | 第43-44页 |
三、从社会方面认识党员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 第44-45页 |
(一)社会群体对于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成分认知不足 | 第44页 |
(二)新的社会阶层成员入党资格呈现物质化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党员发展的路径 | 第45-51页 |
一、坚持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高标准,制定专项计划 | 第45-47页 |
(一)严格执行《党章》要求,坚持党员入党高标准 | 第45页 |
(二)党员发展应遵循积极肯定、慎重选拔的原则 | 第45-46页 |
(三)申请入党成员能够坚持多方保密原则,经受组织考验 | 第46-47页 |
二、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党员的思想理论教育 | 第47-48页 |
三、完善新的社会阶层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制度 | 第48-50页 |
(一)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管理党员,提升党员管理工作高效性 | 第48页 |
(二)改革和完善党组织的管理模式,为党员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第48-49页 |
(三)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坚决执行不合格党员的退出机制 | 第49-50页 |
四、改革新的社会阶层党员发展的动态选择模式制度 | 第50页 |
五、明确党组织地位,保障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