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4.1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页 |
1.6 可能的贡献与不足 | 第15-16页 |
1.6.1 可能的贡献 | 第15页 |
1.6.2 论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范畴 | 第16-25页 |
2.1 品牌 | 第16-20页 |
2.1.1 品牌的内涵 | 第16页 |
2.1.2 品牌价值 | 第16-18页 |
2.1.3 品牌建设 | 第18-20页 |
2.2 学校品牌 | 第20-25页 |
2.2.1 学校品牌的内涵与价值 | 第20-22页 |
2.2.2 学校品牌构成要素 | 第22-25页 |
第3章 独立学院品牌营销与品牌建设 | 第25-35页 |
3.1 独立学院现状及问题 | 第25-26页 |
3.2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品牌建设的经验 | 第26-31页 |
3.2.1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长分校的简况 | 第26-28页 |
3.2.2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成功的品牌营销与品牌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第28-31页 |
3.3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品牌建设经验与启示 | 第31-35页 |
3.3.1 合理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 | 第31-32页 |
3.3.2 巧妙组织专业,完善课程框架,形成品牌专业 | 第32页 |
3.3.3 构建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打造品牌师资团队 | 第32-33页 |
3.3.4 完善教学保障体系,建立品牌教学环境 | 第33-35页 |
第4章 G学院品牌建设的调查和分析 | 第35-52页 |
4.1 G学院的背景介绍 | 第35-39页 |
4.1.1 G学院基本概况 | 第35-36页 |
4.1.2 G学院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 第36-39页 |
4.2 G学院品牌建设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39-48页 |
4.3 G学院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 | 第48-52页 |
4.3.1 优势分析 | 第48-49页 |
4.3.2 劣势分析 | 第49-50页 |
4.3.3 机会分析 | 第50-51页 |
4.3.4 威胁分析 | 第51-52页 |
第5章 G学院品牌建设探索 | 第52-60页 |
5.1 G学院品牌定位 | 第52页 |
5.1.1 生源市场定位 | 第52页 |
5.1.2 办学理念定位 | 第52页 |
5.2 G学院核心价值 | 第52-53页 |
5.3 G学院品牌建设已有的成功做法 | 第53-57页 |
5.3.1 品牌建设的主要措施 | 第53-55页 |
5.3.2 品牌文化体系的建设 | 第55-57页 |
5.3.3 品牌营销体系的建设 | 第57页 |
5.4 G学院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7-60页 |
第6章 推动G学院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60-70页 |
6.1 树立品牌意识,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 第60-61页 |
6.2 注重教育质量,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 第61-62页 |
6.3 设定战略目标及原则,拟定品牌建设途径 | 第62-65页 |
6.3.1 战略目标及原则 | 第62页 |
6.3.2 建设途径 | 第62-65页 |
6.4 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 第65-66页 |
6.5 创建文化体系建设,丰富品牌内涵 | 第66-67页 |
6.6 树立独立学院形象,进行品牌推广 | 第67-68页 |
6.6.1 利用各种媒介来树立独立学院形象 | 第67-68页 |
6.6.2 利用公共活动来宣传独立学院形象 | 第68页 |
6.7 合作办学,创建品牌联盟 | 第68-70页 |
6.7.1 与国内独立学院联合办学 | 第68页 |
6.7.2 与国外联合办学 | 第68-69页 |
6.7.3 与企业联合办学 | 第69-7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结论 | 第70-71页 |
7.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A G学院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