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模型及宏观经济影响模拟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7-2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6页
        1.2.1 能源服务产业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2 价值网络研究现状第20-23页
        1.2.3 创造共享价值研究现状第23-24页
        1.2.4 价值增长研究现状第24-26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6-29页
第2章 能源服务产业基本理论第29-38页
    2.1 能源服务产业相关内涵第29-31页
        2.1.1 能源服务第29-30页
        2.1.2 能源服务公司第30页
        2.1.3 能源服务产业第30-31页
    2.2 价值网络理论第31-33页
    2.3 创造价值共享理论第33-34页
    2.4 经济增长理论第34-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国内外能源服务产业现状第38-59页
    3.1 我国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现状第38-51页
        3.1.1 我国能源服务产业的产生第38-42页
        3.1.2 我国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第42-45页
        3.1.3 我国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第45-51页
    3.2 国外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第51-55页
        3.2.1 美国第52页
        3.2.2 加拿大第52-53页
        3.2.3 日本第53-54页
        3.2.4 西班牙第54页
        3.2.5 经验启示第54-55页
    3.3 推进我国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第55-57页
        3.3.1 多渠道开发潜在市场第55-56页
        3.3.2 积极实施财政支持第56页
        3.3.3 鼓励多种融资手段相结合第56页
        3.3.4 建立健全能源服务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第56-57页
        3.3.5 鼓励经营模式创新第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模型第59-85页
    4.1 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构成要素第59-60页
    4.2 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运行规则第60-68页
        4.2.1 能源服务产业市场运作模式第60-62页
        4.2.2 能源服务产业内在联接机制第62-63页
        4.2.3 能源服务产业运行动力机制第63-65页
        4.2.4 能源服务产业效益分配机制第65-68页
    4.3 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模型构建第68-78页
        4.3.1 定义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目标及确定网络边界第68-69页
        4.3.2 确定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节点第69页
        4.3.3 识别能源服务产业网络各节点价值第69-71页
        4.3.4 定义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各节点的价值关联第71-77页
        4.3.5 构建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模型第77-78页
    4.4 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节点价值关联分析第78-84页
        4.4.1 价值协调分析第78-79页
        4.4.2 价值贡献分析第79-81页
        4.4.3 价值获取分析第81-82页
        4.4.4 价值分配分析第82-84页
    4.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5章 基于创造共享价值机理的主体效益分析及价值分享模型第85-112页
    5.1 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的创造共享价值机理研究第85-90页
        5.1.1 能源服务产业网络创造共享价值系统分析及边界确定第85-87页
        5.1.2 能源服务产业网络创造共享价值总系统因果关系第87-88页
        5.1.3 子系统因果反馈关系第88-90页
    5.2 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主体效益分析模型第90-103页
        5.2.1 问题描述及相关假设第90-92页
        5.2.2 未采用能源服务的主体效益分析模型第92-93页
        5.2.3 能源服务模式下的主体效益分析模型第93-97页
        5.2.4 模型结果分析第97-103页
    5.3 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价值分享模型第103-108页
        5.3.1 能源服务产业网络价值分享的理论基础第103-104页
        5.3.2 模型建立和参数确定第104-106页
        5.3.3 算例分析第106-108页
    5.4 促进能源服务产业价值网络主体间合作的对策建议第108-111页
        5.4.1 加强能源服务产业的规范性第108-109页
        5.4.2 提高能源服务公司的业务水平第109-110页
        5.4.3 提高能耗企业的节能主动性第110-111页
    5.5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6章 能源服务产业各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第112-126页
    6.1 能源服务产业经济增长主要因素分析第112-115页
    6.2 经济增长模型建立第115-118页
        6.2.1 现有模型回顾第115-116页
        6.2.2 模型假定第116-117页
        6.2.3 参数估计第117-118页
    6.3 指标与数据第118-122页
        6.3.1 产业产出第118页
        6.3.2 劳动力投入第118-119页
        6.3.3 企业成长第119页
        6.3.4 人力资本第119-120页
        6.3.5 知识资本第120页
        6.3.6 政策因素第120-121页
        6.3.7 金融资本第121-122页
    6.4 各要素投入对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第122-125页
        6.4.1 参数估计结果第122-124页
        6.4.2 结果分析第124-125页
    6.5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26-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36-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37-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作者简介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因多态性与行为学和睡眠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多模态小型猪心脏图像的分割与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