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我国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个人信息的基本理论概述第8-18页
    第一节 个人信息与民事信息第8-10页
        一、个人信息的概念第8-10页
        二、民事信息的法律特征第10页
            (一) 合法性第10页
            (二) 可控制性第10页
            (三) 可识别性第10页
    第二节 个人信息权的涵义及权利结构第10-15页
        一、个人信息权的界定以及权利属性分析第11-12页
            (一) 个人信息权的界定第11页
            (二) 权利属性分析及本文观点第11-12页
        二、个人信息权的权利结构及权利特点第12-15页
            (一) 权利结构第12-15页
            (二) 权利特点第15页
    第三节 个人信息权民事法律关系第15-18页
        一、个人信息权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第16页
        二、个人信息权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第16-17页
            (一) 个人信息在民事权利客体体系中的地位第16页
            (二) 个人信息具备成为民事权利客体的条件第16-17页
        三、个人信息权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认定及民法救济第18-34页
    第一节 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第18-21页
        一、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概念及具体方式第18-21页
            (一) 个人信息收集第18-19页
            (二) 信息处理及利用第19-21页
        二、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特点第21页
            (一) 个人信息侵权行为依赖于高效便捷的互联网第21页
            (二) 个人信息侵权行为客体具有人格和财产双重利益属性第21页
    第二节 个人信息侵权法保护之构成要件第21-26页
        一、侵害人格利益之构成第22-25页
            (一) 对于私人领域的侵犯第22-23页
            (二) 关于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第23-25页
        二、侵害财产利益之构成第25-26页
    第三节 个人信息权利之救济方式第26-34页
        一、比较法上的考察第26-29页
            (一) 德国法第26-27页
            (二) 美国法第27-28页
            (三) 日本法第28-29页
        二、个人信息侵权的损害赔偿第29-34页
            (一) 财产损害赔偿第29-30页
            (二) 精神损害赔偿第30-34页
第三章 我国关于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现状第34-38页
    一、我国现行个人信息权保护规范第34-35页
        (一) 特殊行业领域法律法规的直接保护第34-35页
        (二) 我国民法对个人信息的间接保护第35页
    二、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问题所在及其原因第35-38页
        (一) 我国关于个人信息权保护的规范过于分散第36页
        (二) 个人信息保护的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相对失衡第36页
        (三) 行业自律力度的过于薄弱第36-38页
第四章 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构建第38-41页
    第一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限制因素第38页
        一、个人信息流通的社会需要决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的有限性第38页
        二、个人信息的合理和善意使用第38页
    第二节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途径第38-41页
        一、实现个人信息权保护的专门立法第38-39页
        二、注重个人信息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的平衡保护第39页
        三、根据行为主体不同区分适用归责原则第39页
        四、实现以法律引导行业自律规范制定与操作第39-40页
        五、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个人信息合理流通的双赢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注释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连续倒塌分析
下一篇:连续油管井底延伸工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