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江右地区陶瓷的美学特征及设计思想价值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8-10页 |
1.2 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13-15页 |
1.4.1 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1.4.2 研究的框架 | 第15页 |
1.5 研究的内容与创新 | 第15-17页 |
1.5.1 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1.5.2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宋代江右地区陶瓷的工艺研究 | 第18-30页 |
2.1 陶瓷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 第18-19页 |
2.2 宋代江右地区陶瓷的地位与作用 | 第19-20页 |
2.2.1 地位 | 第19-20页 |
2.2.2 作用 | 第20页 |
2.3 宋代江右地区陶瓷的烧造过程 | 第20-25页 |
2.3.1 制瓷原料 | 第21-22页 |
2.3.2 制瓷工艺 | 第22-23页 |
2.3.3 装饰手法 | 第23-24页 |
2.3.4 施釉加彩 | 第24-25页 |
2.4 宋代江右地区著名窑口及特点 | 第25-29页 |
2.4.1 景德镇窑 | 第25-26页 |
2.4.2 吉州窑 | 第26-27页 |
2.4.3 白舍窑 | 第27-28页 |
2.4.4 七里镇窑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宋代江右地区陶瓷的美学特征 | 第30-36页 |
3.1 宋代江右陶瓷的艺术审美研究 | 第30-35页 |
3.1.1 质感美 | 第30-31页 |
3.1.2 釉色美 | 第31页 |
3.1.3 纹饰美 | 第31-33页 |
3.1.4 造型种类 | 第33-35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宋代江右地区陶瓷的文化内涵 | 第36-38页 |
4.1 宋代江右地区陶瓷的文化内涵 | 第36页 |
4.2 宋代士大夫阶层思想对陶瓷设计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宋代江右地区陶瓷的设计思想 | 第38-44页 |
5.1 宋代理学思想的典型性 | 第38-40页 |
5.2 实用与精神的有机结合 | 第40-42页 |
5.3 道德与审美的高度统一 | 第42-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6章 宋代江右地区陶瓷设计思想的价值体现 | 第44-47页 |
6.1 审美风尚 | 第44页 |
6.2 社会财富 | 第44-45页 |
6.3 创新环境 | 第45页 |
6.4 人文精神 | 第45-4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8页 |
7.1 总结 | 第47页 |
7.2 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