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8-9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二、我国合议庭评议制度的现状 | 第9-18页 |
(一) 合议庭评议主体 | 第9-11页 |
(二) 合议庭评议对象 | 第11-13页 |
(三) 合议庭评议规则 | 第13-18页 |
三、我国合议庭少数意见的现状 | 第18-23页 |
(一) 合议庭少数意见的概念 | 第18页 |
(二) 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合议庭少数意见在审判中的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三) 合议庭少数意见成为判决理由的价值分析 | 第20-23页 |
四、我国合议庭评议制度与我国合议庭少数意见的关系 | 第23-27页 |
(一) 现行我国合议庭评议制度对我国合议庭少数意见的影响 | 第23-24页 |
(二) 合议庭少数意见对我国现行合议庭制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三) 我国合议庭评议制度与我国合议庭少数意见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25-27页 |
五、合议庭少数意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3页 |
(一) 我国合议庭功能弱化,权利配置的不合理 | 第27-29页 |
(二) 合议庭评议过程中规则的不合理,导致权、责不统 | 第29-30页 |
(三) 合议庭评议主体素质不高 | 第30-31页 |
(四) 我国司法裁判文书中少数意见的出现并没有在立法上得到支持 | 第31页 |
(五) 社会历史原因影响下,我国在合议庭评议主体选拔方面存在瑕疵 | 第31-33页 |
六、我国合议庭少数意见制度之完善 | 第33-41页 |
(一) 合议庭少数意见公开制度具体设计 | 第33-36页 |
(二) 合议庭少数意见制度的配套设施 | 第36-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