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烟曲霉IMB-SX28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及活性初步研究
| 缩略语说明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20页 | 
| ·土壤真菌 | 第12-13页 | 
| ·概述 | 第12页 | 
| ·土壤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12-13页 | 
|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 第13-17页 | 
|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概括 | 第13-14页 | 
|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技术 | 第14-16页 | 
|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 第16-17页 | 
| ·代谢产物的分离制备 | 第17-18页 | 
| ·代谢产物的结构解析 | 第18-19页 | 
| ·活性代谢产物的筛选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绪论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31页 | 
| ·材料 | 第22-24页 | 
| ·菌株 | 第22页 | 
| ·肿瘤细胞系 | 第22-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 ·IMBSX-28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4-25页 | 
| ·菌种的分离 | 第24页 | 
| ·形态鉴定 | 第24页 | 
| ·菌体rDNA鉴定 | 第24-25页 | 
| ·发酵条件考察与确定 | 第25-26页 | 
| ·不同发酵培养基的考察 | 第25-26页 | 
| ·不同培养基发酵后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 | 第26页 | 
| ·不同培养基发酵后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考察 | 第26页 | 
| ·不同培养基发酵后次级代谢产物HPLC的初步分析 | 第26页 | 
| ·烟曲霉在50L发酵罐上的发酵培养 | 第26-27页 | 
| ·一级种的制备 | 第26页 | 
| ·50L发酵罐上发酵培养 | 第26-27页 | 
| ·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 | 第27-29页 | 
| ·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 | 第27页 | 
| ·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 | 第27-29页 | 
| ·代谢产物样品的理化性质及化学结构解析 | 第29页 | 
| ·HPLC分析 | 第29页 | 
| ·MS分析 | 第29页 | 
| ·~1H-NMR和~(13)C-NMR | 第29页 | 
| ·代谢产物的抗菌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29-31页 | 
| ·抗菌活性检测 | 第29页 | 
| ·抗肿瘤活性检测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 ·菌种的鉴定 | 第31-33页 | 
| ·形态学鉴定 | 第31页 | 
| ·菌株分子学鉴定 | 第31-33页 | 
| ·发酵条件考察 | 第33-34页 | 
| ·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 第33-34页 | 
| ·不同培养基发酵后次级代谢产物HPLC的初步分析 | 第34页 | 
| ·烟曲霉在50L发酵罐上的发酵培养 | 第34-35页 | 
| ·TLC检测及柱层析条件的确定 | 第35-36页 | 
| ·次级代谢产物分离 | 第36-37页 | 
| ·单体物质的结构解析(相应谱图参见附录) | 第37-39页 | 
| ·分离物质的抗菌活性与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41-43页 | 
| ·菌种的分离与鉴定 | 第41页 | 
| ·发酵条件研究 | 第41-42页 | 
| ·产物的分离 | 第42页 | 
| ·单体化合物的分析 | 第42-4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3页 | 
| ·展望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附录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