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晏子谏臣形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21页 |
(一)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9页 |
1.关于《晏子春秋》的研究 | 第10-17页 |
2.关于晏子谏臣形象的研究 | 第17-18页 |
3.关于《晏子春秋》晏子谏辞的研究 | 第18-19页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一、晏子与其齐卿身份 | 第21-25页 |
(一)晏子的家世及晏子生平 | 第21-23页 |
1.晏子的家世 | 第21-22页 |
2.晏子生平 | 第22-23页 |
(二)晏子的齐卿身份及职责 | 第23-25页 |
1.晏子的齐卿身份 | 第23页 |
2.晏子作为齐卿的职责 | 第23-25页 |
二、晏子的谏臣形象 | 第25-47页 |
(一)尽忠尽职的社稷谏臣 | 第25-28页 |
1.以一心事三君 | 第25-26页 |
2.时时事事进谏君主 | 第26-27页 |
3.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 第27-28页 |
(二)心怀百姓的仁义谏臣 | 第28-32页 |
1.先民后身与谏必言民之疾苦 | 第28-29页 |
2.以俭养德与力谏减轻刑法 | 第29-32页 |
(三)善于采用多种方式进谏的睿智谏臣 | 第32-42页 |
1.针对不同君主采用不同策略 | 第33-37页 |
2.针对不同事件及君主的态度采用不同方法 | 第37-41页 |
3.秉承原则的进谏之臣 | 第41-42页 |
(四)不避危险,无私无畏的英勇谏臣 | 第42-47页 |
1.无私的进谏之臣 | 第43页 |
2.敢于触怒君威的犯言直谏之臣 | 第43-45页 |
3.敢于言辞激烈地责备君主的诤谏之臣 | 第45-47页 |
三、晏子谏臣形象的塑造及形成原因 | 第47-54页 |
(一)晏子谏臣形象的塑造 | 第47-50页 |
1.集中记载一人事迹的历史人物传记 | 第47-48页 |
2.相近主题集中的篇目编排 | 第48-50页 |
3.对比手法的运用 | 第50页 |
(二)晏子谏臣形象的形成原因 | 第50-54页 |
1.齐地悠久的重民思想 | 第51页 |
2.尚智与善辩风气的影响 | 第51-53页 |
3.尚勇风气的影响 | 第53-54页 |
四、晏子谏臣形象的影响 | 第54-58页 |
(一)谏说技巧的借鉴 | 第54-55页 |
(二)劝惩功能的延续 | 第55-56页 |
(三)人格精神的弘扬 | 第56页 |
(四)晏子形象的广泛接受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