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住房保障体系的研究 | 第10-12页 |
·公共租赁房住房保障体系的研究 | 第12-14页 |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 第14页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的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住房保障体系 | 第15-16页 |
·经济适用房 | 第16页 |
·廉租房 | 第16页 |
·夹心层 | 第16-17页 |
·公共租赁房 | 第17-19页 |
2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的基本概况 | 第19-27页 |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发展回顾 | 第19-21页 |
·住房实物福利分配阶段(建国初至1978年) | 第19页 |
·住房福利分配改革阶段(1978-1998年) | 第19页 |
·住房福利分配制终结和新住房保障制度缺位异化阶段(1998-2006年) | 第19-20页 |
·市场经济下住房保障制度的回归和建设阶段(2006年至今) | 第20-21页 |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演进轨迹 | 第21-23页 |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演进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定位 | 第23页 |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状况 | 第23-27页 |
·建设及配租进度 | 第23-24页 |
·管理制度 | 第24-25页 |
·重庆公租房保障体系特色 | 第25-27页 |
3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屏障 | 第27-37页 |
·国内公共租赁房建设屏障浅析 | 第27-30页 |
·土地 | 第27页 |
·资金 | 第27-28页 |
·建设主体 | 第28页 |
·建设方案 | 第28-29页 |
·保障对象 | 第29页 |
·监管主体 | 第29-30页 |
·退出机制 | 第30页 |
·重庆市公共租赁房保障体系屏障分析 | 第30-37页 |
·资金来源不足 | 第30-31页 |
·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 第31-32页 |
·保障对象难以覆盖而且缺乏区分 | 第32页 |
·管理机制仍不完善 | 第32-33页 |
·房源筹集有待加强 | 第33-34页 |
·规划设计仍待调整 | 第34-37页 |
4 国内其他城市及发达国家(地区)公共租赁房保障体系实践现状 | 第37-43页 |
·国内其他城市公共租赁房保障体系实践现状 | 第37-41页 |
·北京市公共租赁房保障体系实践现状 | 第37-38页 |
·上海市公共租赁房保障体系实践现状 | 第38-39页 |
·湖北省黄石市公共租赁房保障体系实践现状 | 第39-41页 |
·发达国家(地区)公共租赁房保障体系实践经验 | 第41-43页 |
·发达国家和地区公租房典型特色 | 第41页 |
·发达国家(地区)公共租赁房保障体系建设经验 | 第41-43页 |
5 重庆公共租赁房保障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 | 第43-49页 |
·指导思想 | 第43-44页 |
·"住有所居"的民生理念 | 第43页 |
·城乡统筹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 | 第43-44页 |
·基本原则 | 第44-46页 |
·总体目标 | 第46页 |
·主要定位 | 第46-49页 |
·保障对象定位 | 第46页 |
·政治意义定位 | 第46页 |
·经济意义定位 | 第46-47页 |
·社会意义定位 | 第47-49页 |
6 重庆公共租赁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路 | 第49-55页 |
·资金保障 | 第49-50页 |
·目前重庆市公共租赁房资金来源 | 第49页 |
·未来重庆市公共租赁房资金筹措渠道建议 | 第49-50页 |
·法保障 | 第50-51页 |
·组织保障 | 第51页 |
·制度保障 | 第51-53页 |
·政府成为公共租赁房供应主体 | 第51-52页 |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收入申报制度 | 第52页 |
·建立申请者轮候优先和集中公示制度 | 第52页 |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 第52-53页 |
·房源保障 | 第53-55页 |
·企业自建 | 第53页 |
·公私合营,利用闲置资源 | 第53-54页 |
·鼓励开发商投资建设 | 第54-55页 |
7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