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2-14页 |
一、旅游产业结构普遍升级 | 第12-13页 |
二、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 第13-14页 |
三、吉林省“十三五”时期旅游发展要求 | 第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16页 |
一、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基础理论 | 第14-15页 |
二、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目标及意义 | 第16-1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17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旅游产业结构的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 第21-29页 |
第一节 旅游产业结构的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一、旅游产业结构的含义 | 第21-23页 |
二、旅游产业结构的分类 | 第23-24页 |
三、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旅游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一、中心地理论 | 第26-27页 |
二、核心—边缘理论 | 第27页 |
三、增长极理论 | 第27页 |
四、点—轴开发理论 | 第27-28页 |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29-56页 |
第一节 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的总体特征 | 第29-36页 |
一、基本资源 | 第29-31页 |
二、发展历程 | 第31-33页 |
三、内部结构 | 第33-35页 |
四、空间格局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吉林省旅游产业的行业现状 | 第36-44页 |
一、旅行社业 | 第36-37页 |
二、饭店业 | 第37-38页 |
三、景区业 | 第38-39页 |
四、旅游商品业 | 第39-40页 |
五、各行业关系的计量分析 | 第40-44页 |
第三节 吉林省旅游产业的空间结构现状 | 第44-54页 |
一、中部城市 | 第44-46页 |
二、东部森林、生态、民俗与边境 | 第46-47页 |
三、西部草原、湿地 | 第47页 |
四、空间布局的计量分析 | 第47-54页 |
第四节 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 | 第56-68页 |
第一节 旅游资源赋存 | 第56-61页 |
第二节 旅游人力资源 | 第61-62页 |
第三节 旅游资本供给 | 第62-64页 |
第四节 旅游科技水平 | 第64-66页 |
第五节 旅游投资结构 | 第66-68页 |
第五章 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 | 第68-86页 |
第一节 优化动力 | 第68-76页 |
一、政府的驱动 | 第68-70页 |
二、市场的驱动 | 第70-75页 |
三、企业的驱动 | 第75-76页 |
第二节 优化内容 | 第76-81页 |
一、产品优化 | 第76-77页 |
二、产业优化 | 第77-80页 |
三、空间优化 | 第80-81页 |
第三节 优化方式 | 第81-86页 |
一、目标优化 | 第81-83页 |
二、过程优化 | 第83-86页 |
第六章 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 第86-106页 |
第一节 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和目标 | 第86-88页 |
一、优化原则 | 第86-87页 |
二、优化目标 | 第87-88页 |
第二节 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系统措施 | 第88-103页 |
一、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措施 | 第89-96页 |
二、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的措施 | 第96-103页 |
第三节 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保障体系 | 第103-106页 |
一、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第103页 |
二、资金保障——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 | 第103-104页 |
三、人才保障——优化旅游人才供给结构 | 第104-10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106-108页 |
二、创新点 | 第108页 |
三、局限与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后记 | 第115-116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16页 |
在学期间参与课题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