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传统村落的破坏严重 | 第11页 |
1.1.2 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5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文化生态学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综述 | 第19-40页 |
2.1 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5页 |
2.1.1 文化生态学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2 国外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2.1.3 国内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 第22-25页 |
2.2 文化生态学理论在相关学科的运用概况 | 第25-27页 |
2.2.1 人类学界与社会学界 | 第25页 |
2.2.2 地理学界 | 第25-26页 |
2.2.3 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界 | 第26-27页 |
2.3 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27-33页 |
2.3.1 传统村落相关概念界定 | 第27-29页 |
2.3.2 国外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2.3.3 国内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2.4 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模式 | 第33-36页 |
2.4.1 国外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模式 | 第33-34页 |
2.4.2 国内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模式 | 第34-36页 |
2.5 传统村落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2.5.1 国内传统村落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2.5.2 吉林省传统村落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吉林省传统村落研究 | 第40-76页 |
3.1 吉林省传统村落的特征 | 第40-44页 |
3.1.1 分布特征 | 第40-41页 |
3.1.2 村落类型 | 第41-42页 |
3.1.3 价值特征 | 第42-44页 |
3.2 吉林省传统村落的演变历程 | 第44-47页 |
3.2.1 散点分布时期 | 第44页 |
3.2.2 轴线发展时期 | 第44-45页 |
3.2.3 面域扩散时期 | 第45页 |
3.2.4 空间波动时期 | 第45-46页 |
3.2.5 格局稳定时期 | 第46-47页 |
3.3 吉林省传统村落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47-51页 |
3.3.1 自然因素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2 制度因素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3 历史因素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4 文化因素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5 人为因素的影响 | 第51页 |
3.4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吉林省传统村落分析 | 第51-73页 |
3.4.1 文化类型 | 第51-69页 |
3.4.2 文化环境 | 第69-71页 |
3.4.3 文化核心 | 第71-73页 |
3.5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吉林省传统村落的SWOT分析 | 第73-75页 |
3.5.1 优势—文化资源类型丰富 | 第73-74页 |
3.5.2 劣势—村落保护力度欠缺 | 第74页 |
3.5.3 机遇—政府相关政策扶持 | 第74-75页 |
3.5.4 挑战—修复文化生态系统 | 第7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4章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吉林省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策略研究 | 第76-128页 |
4.1 典型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概况 | 第76-87页 |
4.1.1 保护规划的范围 | 第76-78页 |
4.1.2 保护规划的内容 | 第78-79页 |
4.1.3 保护规划的重点 | 第79-80页 |
4.1.4 保护规划的成果 | 第80-84页 |
4.1.5 保护规划策略的分析 | 第84-87页 |
4.2 文化要素对典型村落发展影响的剖析 | 第87-107页 |
4.2.1 典型传统村落的演变历程 | 第87-95页 |
4.2.2 典型传统村落发展的普遍性规律 | 第95-100页 |
4.2.3 典型传统村落发展的特殊性规律 | 第100-104页 |
4.2.4 文化要素对典型传统村落发展的作用 | 第104-105页 |
4.2.5 文化要素在典型传统村落中的空间形态 | 第105-107页 |
4.3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吉林省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策略 | 第107-125页 |
4.3.1 保护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 第109-110页 |
4.3.2 保护分区的划定 | 第110-112页 |
4.3.3 文化形态的保护 | 第112-121页 |
4.3.4 文化环境的保护 | 第121-123页 |
4.3.5 文化核心的保护 | 第123-125页 |
4.4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保护规划策略实施建议 | 第125-127页 |
4.4.1 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机制 | 第125-126页 |
4.4.2 完善传统村落档案信息 | 第126页 |
4.4.3 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团队 | 第126-127页 |
4.4.4 增强村民的保护意识 | 第12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4页 |
附录 | 第134-1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1-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