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胶囊联合中药制剂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2-13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3-15页 |
| 第2章 综述 | 第15-22页 |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 3.1 临床资料 | 第22-23页 |
| 3.1.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 3.1.2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 第22-23页 |
| 3.2 诊断标准 | 第23页 |
| 3.2.1 中、西医诊断标准 | 第23页 |
| 3.3 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 | 第23-24页 |
| 3.3.1 纳入标准 | 第23-24页 |
| 3.3.2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4页 |
| 3.4 治疗方法 | 第24-25页 |
| 3.5 临床观察指标 | 第25-26页 |
| 3.5.1 临床一般症状 | 第25页 |
| 3.5.2 血β-HCG值监测 | 第25页 |
| 3.5.3 妇科彩超监测 | 第25页 |
| 3.5.4 药物副作用监测 | 第25-26页 |
| 3.6 疗效评定 | 第26页 |
| 3.6.1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6页 |
| 3.6.2 副反应判定标准 | 第26页 |
| 3.7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 第4章 临床疗效分析 | 第27-32页 |
| 4.1 总治愈率比较 | 第27页 |
| 4.2 腹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第27-28页 |
| 4.3 阴道流血症状停止情况比较 | 第28页 |
| 4.4 异位妊娠危险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 4.5 治疗前血β-HCG值对治愈率的影响 | 第29页 |
| 4.6 其他方面比较 | 第29-30页 |
| 4.7 两组盆腔包块吸收及盆腔积液吸收时间比较 | 第30-31页 |
| 4.8 药物副反应 | 第31-32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2-38页 |
| 5.1 相关西医学理论 | 第32页 |
| 5.2 相关中医学理论 | 第32-34页 |
| 5.2.1 中医学发病机理 | 第33页 |
| 5.2.2 中医辩证论治 | 第33页 |
| 5.2.3 方剂分析 | 第33-34页 |
| 5.3 疗效分析 | 第34-38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