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金属-空气电池论文

锂—氧气电池高效率催化剂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6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锂-氧气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5-23页
        1.2.1 有机电解液体系锂-氧气电池第17-20页
        1.2.2 有机-水系组合电解液体系锂-氧气电池第20-22页
        1.2.3 全固态电解质体系锂-氧气电池第22-23页
    1.3 锂-氧气电池的前沿进展第23-41页
        1.3.1 氧气正极催化剂的设计第23-31页
        1.3.2 电解液的稳定性第31-39页
        1.3.3 负极金属锂的保护第39-41页
    1.4 锂-氧气电池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第41-42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5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56-63页
    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56-57页
    2.2 实验仪器第57-59页
    2.3 材料表征第59-61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59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59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59页
        2.3.4 热重分析(TGA)第59页
        2.3.5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第59-60页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60页
        2.3.7 差分电化学质谱技术(DEMS)第60页
        2.3.8 电化学石英微天平(EQCM)第60页
        2.3.9 循环伏安测试(CV)第60-61页
        2.3.10 交流阻抗测试(EIS)第61页
    2.4 锂-氧气电池组装第61-62页
        2.4.1 电解液配制第61页
        2.4.2 电池组装第61-62页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2-63页
第三章 可溶性添加剂N-甲基吩噻嗪作为锂-氧气电池高效催化剂的研究第63-86页
    3.1 引言第63-65页
    3.2 实验部分第65-6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6-81页
        3.3.1 MPT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66-68页
        3.3.2 MPT对锂-氧气电池充放电电压的影响第68-70页
        3.3.3 MPT对锂-氧气电池倍率性能的影响第70页
        3.3.4 MPT对锂-氧气电池的催化机理探究第70-74页
        3.3.5 添加MPT的锂-氧气电池的循环性能研究第74-80页
        3.3.6 添加MPT锂-氧气电池的应用前景第80-81页
    3.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第四章 可溶性添加剂Li作为锂-氧气电池高效催化剂的研究第86-101页
    4.1 引言第86-88页
    4.2 实验部分第88-8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9-96页
        4.3.1 LiI对锂-氧气电池充放电电压的影响第89-90页
        4.3.2 LiI在锂-氧气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第90-93页
        4.3.3 LiI对锂-氧气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第93-96页
    4.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第五章 分层结构Fe_2O_3/石墨烯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101-120页
    5.1 引言第101-102页
    5.2 实验部分第102-10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4-114页
        5.3.1 材料的结构表征第104-106页
        5.3.2 材料的形貌表征第106-107页
        5.3.3 独特结构的Fe_2O_3/GNS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第107-112页
        5.3.4 Fe_2O_3/GNS催化剂作用下电池充电过程的反应机理第112-114页
    5.4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0页
第六章 自支撑结构的泡沫镍负载Ru催化剂的构筑及性能研究第120-133页
    6.1 引言第120-121页
    6.2 实验部分第121-123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23-128页
        6.3.1 无碳催化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表征第123-124页
        6.3.2 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124-127页
        6.3.3 无碳催化材料作用下电池在充电过程的反应机理第127-128页
    6.4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3-138页
    7.1 本论文主要工作总结第133-136页
    7.2 未来工作的展望第136-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德大铁路池塘回填复合地基路基沉降研究
下一篇:零担货物铁路集装箱化运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