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基于无线通信的单相接地故障指示器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第10页
    1.2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简述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第11-13页
        1.3.1 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现状第11页
        1.3.2 发展趋势第11-13页
    1.4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第13-14页
        1.4.1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第13页
        1.4.2 本文的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检测与处理第14-33页
    2.1 故障指示器简介第14-18页
        2.1.1 故障指示器的结构第14-16页
        2.1.2 故障指示器的分类第16-18页
    2.2 故障指示器常用线路故障判据归纳概述第18-19页
    2.3 小电流接地系统概述第19-20页
        2.3.1 小电流接地方式的主要特点第19-20页
        2.3.2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第20页
    2.4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第20-23页
        2.4.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态特征第20-22页
        2.4.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稳态特征第22-23页
    2.5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第23-25页
    2.6 单相接地故障仿真建模第25-30页
        2.6.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仿真第25-28页
        2.6.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仿真第28-30页
    2.7 无线通信方式方案第30-31页
    2.8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提高故障指示器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精度的研究第33-68页
    3.1 基于暂态信号的高速录波技术第33-40页
        3.1.1 工作原理第33-37页
        3.1.2 工作实例第37-40页
    3.2 基于罗氏线圈的电流互感器第40-49页
        3.2.1 罗氏线圈的原理及模型第40-42页
        3.2.2 罗氏线圈测量误差的分析及改进措施第42-49页
    3.3 电流互感器仿真建模第49-53页
        3.3.1 线性电流互感器仿真第49-51页
        3.3.2 可饱和电流互感器仿真第51-53页
    3.4 电流互感器屏蔽设计第53-56页
        3.4.1 杂散磁通对电流互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第53-54页
        3.4.2 通过绕组方式进行屏蔽的方案第54-56页
    3.5 电流互感器误差补偿软件设计第56-60页
        3.5.1 比差补偿设计第56-57页
        3.5.2 角差补偿设计第57-60页
    3.6 电流互感器的数字积分器硬件设计和算法仿真第60-67页
        3.6.1 数字积分器的硬件设计第61-63页
        3.6.2 数字积分器的算法仿真第63-67页
    3.7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提高故障指示器单相接地故障检测可靠性的研究第68-79页
    4.1 故障指示器自取电方案第68-69页
    4.2 电流互感器在线取能的优化方案第69-72页
        4.2.1 电流互感器在线取能的供能死区解决方案第69-71页
        4.2.2 电流互感器在线取能的大电流冲击解决方案第71-72页
    4.3 电流互感器取电模式下维持持续供电的分析第72-75页
        4.3.1 可取电能的计算第72页
        4.3.2 终端负载功率的计算第72-75页
    4.4 电流互感器取电模式下的浪涌和脉冲群分析第75-78页
        4.4.1 常规电源模式的干扰感应路径分析第76-77页
        4.4.2 电流互感器取电的干扰感应路径分析第77-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5.1 结论第79-80页
    5.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角色信誉模型与分级Ad hoc网络安全响应机制研究
下一篇:OFDM系统中降低PAPR的改进方法及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