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4-24页 |
(一) 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二) 各地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 | 第20-24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24-26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24页 |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4-25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我国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 第26-33页 |
一、我国养老保险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 第26-29页 |
(一) 养老保险管理从企业向社会转变的阶段 | 第26-27页 |
(二) 社会管理层次从低到高转变的阶段 | 第27-29页 |
二、我国养老保险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一) 养老保险管理与监督没有真正分离 | 第29-30页 |
(二) 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不足 | 第30页 |
(三) 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较低 | 第30-31页 |
(四)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机制尚未定型 | 第31页 |
三、我国养老保险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 | 第31-33页 |
(一) 主体管理架构 | 第31-32页 |
(二) 基金运营管理机构 | 第32页 |
(三) 监督管理架构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我国省级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 第33-43页 |
一、我国省级养老保险管理体制现状 | 第33-37页 |
(一) 省级养老保险管理机构 | 第33-35页 |
(二) 省级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 第35-36页 |
(三) 省级养老保险信息管理 | 第36-37页 |
二、我国省级养老保险管理体制类型 | 第37-39页 |
(一) 一般意义上的省级统筹 | 第37-38页 |
(二) 基金统收统支的省级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 第38页 |
(三) 机构垂直管理的省级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 第38-39页 |
三、我国省级养老保险管理主要问题 | 第39-43页 |
(一) 机构管理不统一 | 第39-40页 |
(二) 省级统一平衡管理基金的力度较弱 | 第40-41页 |
(三) 信息系统建设和利用层次较低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我国省级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改革:以江苏省为例 | 第43-54页 |
一、江苏省养老保险管理机构改革 | 第43-45页 |
(一) 统一养老保险管理机构设置 | 第43-44页 |
(二)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 | 第44页 |
(三) 推进养老保险标准化建设 | 第44-45页 |
二、江苏省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改革 | 第45-50页 |
(一) 完善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管理 | 第45-46页 |
(二) 改进养老保险基金省级调剂制度 | 第46-49页 |
(三) 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监督体制 | 第49-50页 |
三、江苏省养老保险信息管理改革 | 第50-54页 |
(一) 建立养老保险信息建设的省级管理体系 | 第50-51页 |
(二) 统一建设江苏省养老保险应用系统 | 第51-52页 |
(三) 统一建设江苏省养老保险信息网络系统 | 第52页 |
(四) 统一管理江苏省养老保险数据信息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我国省级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4-63页 |
一、建立统一协调的养老保险省级管理架构 | 第54-56页 |
(一) 依法统一养老保险企业登记管理 | 第54页 |
(二) 统一养老保险待遇 | 第54-55页 |
(三) 完善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规程 | 第55页 |
(四) 统一规划养老保险拓展服务 | 第55-56页 |
二、建立垂直平衡的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和运营体系 | 第56-60页 |
(一) 明确政府责任分担机制 | 第56页 |
(二) 科学制定平衡导向的基金预算管理办法 | 第56-60页 |
三、建立全面有效的养老保险省级信息管理体系 | 第60-63页 |
(一) 建设原则 | 第60-61页 |
(二) 建设内容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