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LDH/高岭土的合成及其负载金催化剂催化醇醛酯化反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文献综述第9-28页
    1.1 水滑石类化合物概述第9-11页
        1.1.1 LDH作为催化剂在催化方面的应用第9-10页
        1.1.2 LDH作为载体在催化方面的应用第10-11页
    1.2 水滑石类化合物-硅基复合材料概述第11-14页
        1.2.1 LDH-硅基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2-13页
        1.2.2 LDH-硅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第13-14页
    1.3 高岭土概述第14-16页
        1.3.1 高岭土的组成与结构第14-15页
        1.3.2 高岭土的改性研究第15-16页
    1.4 过渡金属催化醛与醇直接酯化反应的概述第16-19页
        1.4.1 过渡金属盐催化醛与醇的直接酯化第16-17页
        1.4.2 负载型金催化剂催化醛与醇的直接酯化第17-19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19-21页
    参考文献第21-28页
2 实验部分第28-34页
    2.1 原料与试剂第28-30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30页
        2.2.1 载体的合成第30页
        2.2.2 催化剂的制备第30页
    2.3 催化剂的表征第30-32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30页
        2.3.2 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0-31页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31页
        2.3.4 原子吸收光谱(AAS)分析第31页
        2.3.5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分析第31页
        2.3.6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31页
        2.3.7 N2物理吸附-脱附分析第31页
        2.3.8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第31-32页
        2.3.9 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第32页
        2.3.10 电动电位(zeta)分析第32页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32-34页
3. LDH/高岭土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34-46页
    3.1 复合物合成方法的筛选第34-42页
    3.2 复合物的表征第42-45页
        3.2.1 XRD的表征结果第42页
        3.2.2 TEM的表征结果第42-43页
        3.2.3 FT-IR的表征结果第43-44页
        3.2.4 Zeta电位的表征结果第44-45页
    3.3 小结第45-46页
4. Au/LDH/高岭土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及表征第46-60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复合物的结构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46-51页
        4.2.1 催化剂的表征第46-51页
        4.2.2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第51页
    4.3 Au/LDH/高岭土催化剂中LDH的组成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51-58页
        4.3.1 催化剂的表征第51-56页
        4.3.2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第56-58页
    4.4 金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58-59页
    4.5 小结第59-60页
5. Au/LDH/高岭土催化苯甲醛与脂肪醇直接酯化反应第60-70页
    5.1 反应时间与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60-61页
    5.2 碱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61-62页
    5.3 底物拓展实验第62-63页
    5.4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第63-65页
    5.5 反应机理探讨第65-66页
    5.6 小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6 结论第70-71页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希夫碱型光化学传感器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识别性能研究
下一篇:锡林浩特市煤炭露采对草原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