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1.3 论文基本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 第14-24页 |
2.1 C/S体系结构 | 第14-15页 |
2.2 线程结构与线程安全 | 第15-17页 |
2.2.1 线程概述 | 第15页 |
2.2.2 多线程并发 | 第15-17页 |
2.3 线程池 | 第17-19页 |
2.3.1 线程池概念 | 第17-18页 |
2.3.2 线程池的注意事项 | 第18页 |
2.3.3 线程池的设计 | 第18-19页 |
2.4 Socket网络通信技术 | 第19-20页 |
2.4.1 Socket简介 | 第19页 |
2.4.2 Socket的连接过程 | 第19-20页 |
2.4.3 Windows Socket规范 | 第20页 |
2.5 ADO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20-21页 |
2.5.1 ADO定义 | 第20页 |
2.5.2 ADO的优越性 | 第20-21页 |
2.6 内存池技术 | 第21页 |
2.7 磁盘阵列(RAID) | 第21-22页 |
2.8 开发工具 | 第22-24页 |
2.8.1 编程工具—Visual Studio2010 | 第22页 |
2.8.2 SIMATIC PCS7 | 第22-24页 |
第3章 系统需求 | 第24-30页 |
3.1 需求的提出 | 第24-25页 |
3.2 可行性分析 | 第25页 |
3.3 流程分析 | 第25-27页 |
3.4 功能性需求 | 第27-29页 |
3.5 非功能性需求 | 第29-30页 |
第4章 系统设计 | 第30-40页 |
4.1 技术架构设计 | 第30-34页 |
4.1.1 平台架构设计 | 第30-31页 |
4.1.2 关键设计机制 | 第31-32页 |
4.1.3 线程结构设计 | 第32-34页 |
4.2 配置信息设计 | 第34-36页 |
4.2.1 配置信息 | 第34-35页 |
4.2.2 类说明 | 第35-36页 |
4.3 数据库设计 | 第36-40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 | 第40-64页 |
5.1 工程代码结构 | 第40-42页 |
5.2 全局数据结构说明 | 第42-43页 |
5.3 核心业务控制模块 | 第43-44页 |
5.3.1 L2OperationalControl类 | 第43-44页 |
5.4 L2与MES之间通讯模块 | 第44-53页 |
5.4.1 报文 | 第44-46页 |
5.4.2 通讯过程中的类 | 第46-47页 |
5.4.3 通讯过程的具体实现 | 第47-53页 |
5.5 数据采集模块的具体开发 | 第53-56页 |
5.5.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53-55页 |
5.5.2 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 第55-56页 |
5.6 数据库模块 | 第56-58页 |
5.6.1 数据库的接口选择 | 第56页 |
5.6.2 数据库模块中的类 | 第56-57页 |
5.6.3 数据库的代码实现 | 第57-58页 |
5.7 系统界面实现 | 第58-64页 |
5.7.1 UI类 | 第58页 |
5.7.2 服务器管理界面 | 第58-59页 |
5.7.3 图表统计界面 | 第59-60页 |
5.7.4 区域跟踪界面 | 第60-62页 |
5.7.5 工艺模型界面 | 第62页 |
5.7.6 产品库界面 | 第62-64页 |
第6章 测试与总结 | 第64-70页 |
6.1 测试 | 第64-67页 |
6.1.1 单元测试用例 | 第64-65页 |
6.1.2 系统功能测试用例 | 第65-66页 |
6.1.3 测试统计与分析 | 第66-67页 |
6.1.4 测试结论 | 第67页 |
6.2 总结 | 第67-70页 |
6.2.1 系统特性总结 | 第67-68页 |
6.2.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