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网络借贷业务个人信用评价方法研究

致谢第9-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2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0-22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第22-26页
        1.2.1 研究内容第22-24页
        1.2.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2.3 技术路线第25-26页
    1.3 论文组织结构与章节安排第26-29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第29-48页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9-36页
        2.1.1 信用评价数据预处理第29-31页
        2.1.2 信用特征选择第31-33页
        2.1.3 信用评价模型第33-36页
    2.2 信用理论第36-40页
        2.2.1 信用及其相关概念第36-37页
        2.2.2 信用的特性第37-40页
    2.3 社会资本理论第40-46页
        2.3.1 社会资本的定义第40-41页
        2.3.2 社会资本的分析维度第41-43页
        2.3.3 社会资本与信用第43-46页
    2.4 协同信用评价理论第46-48页
        2.4.1 协同信用评价机制第46页
        2.4.2 协同信用评价主体第46-48页
第三章 网络借贷个人信用评价数据预处理方法第48-61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48-49页
    3.2 基于分类多重填补的信用评价数据缺失值处理方法第49-52页
        3.2.1 基于多重填补的信用评价数据缺失值处理第49-51页
        3.2.2 分类多重填补法第51-52页
    3.3 信用评价数据的异常值处理方法第52-58页
        3.3.1 基于KNN的单一信用特征异常值处理方法第52-54页
        3.3.2 基于DBSCAN和相对密度的异常样本检测法第54-58页
    3.4 数据预处理实验研究第58-60页
        3.4.1 缺失值填补实验研究第58-59页
        3.4.2 异常值处理实验研究第59-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网络借贷个人信用特征选择方法第61-73页
    4.1 问题提出第61-62页
    4.2 融合社会资本的信用特征定性选择方法第62-65页
        4.2.1 基于文献研究法的信用特征定性选择方法第62页
        4.2.2 基于社会资本的信用特征定性选择方法第62-65页
    4.3 基于综合定量分析的信用特征筛选方法第65-69页
        4.3.1 基于相关分析的信用特征筛选第65-67页
        4.3.2 基于组合分析法的信用特征筛选第67-69页
    4.4 实例分析第69-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网络借贷个人信用评价模型第73-85页
    5.1 问题的提出第73-74页
    5.2 基于分歧度与误分代价的ADABOOST信用评价模型构建第74-79页
        5.2.1 Adaboost算法权重调整策略缺陷分析第74页
        5.2.2 考虑分歧度和误分代价的权重调整策略第74-76页
        5.2.3 基于分歧度与误分代价的Adaboost信用评价模型第76-77页
        5.2.4 实验研究第77-79页
    5.3 基于协同分析模式的跨业务信用评价模型第79-84页
        5.3.1 基于P2P的协同信用分析模式第79-81页
        5.3.2 基于协同分析的跨业务信用评价模型第81-83页
        5.3.3 基于跨业务平台数据的实验研究第83-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案例研究--以拍拍贷网络借贷业务为例第85-100页
    6.1 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第85-86页
    6.2 拍拍贷业务的信用评价数据预处理第86-93页
        6.2.1 缺失值填补第86-90页
        6.2.2 单一信用特征异常值处理第90页
        6.2.3 异常样本检测与处理第90-93页
    6.3 拍拍贷业务的信用特征定量筛选第93-98页
    6.4 拍拍贷业务的信用评价模型构建第98-10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3页
    7.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第100-101页
        7.1.1 主要研究结论第100-101页
        7.1.2 创新点第101页
    7.2 未来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械系统的解析动力学建模与逆向分析及其含有不确定性的运动控制
下一篇:绿色行为决策的演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