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厂浓缩池自动加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内外总体对比 | 第9-10页 |
1.2.2 加药装置工作基本原理 | 第10-12页 |
1.2.3 药剂的自动添加 | 第12页 |
1.2.4 煤泥水浓度的检测 | 第12-13页 |
1.2.5 工控组态软件 | 第13页 |
1.2.6 现有问题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煤泥水沉降过程的因素影响分析 | 第15-18页 |
2.1 煤泥水药剂 | 第15页 |
2.2 影响絮凝剂效果的因素 | 第15-18页 |
第3章 浓缩池自动加药控制策略 | 第18-32页 |
3.1 自动控制系统简介 | 第18-20页 |
3.1.1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 第18-19页 |
3.1.2 前馈控制系统 | 第19-20页 |
3.2 系统控制策略 | 第20-23页 |
3.2.1 常规PID控制器 | 第20-21页 |
3.2.2 模糊控制器 | 第21-22页 |
3.2.3 模糊PID控制器 | 第22-23页 |
3.3 控制策略及系统选择分析 | 第23-25页 |
3.4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 第25-28页 |
3.4.1 选择输入和输出变量 | 第25页 |
3.4.2 进行精确量的模糊化 | 第25-27页 |
3.4.3 规则库的设计 | 第27页 |
3.4.4 模糊推理、解模糊的方法设计 | 第27-28页 |
3.5 设计浓缩池自动加药系统控制策略 | 第28-29页 |
3.6 模糊PID控制策略的设计 | 第29-3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浓缩池自动加药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2-36页 |
4.1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32页 |
4.2 控制系统运行原理 | 第32-33页 |
4.3 浓缩池自动加药系统结构设计 | 第33-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控制系统的下位机设计 | 第36-49页 |
5.1 系统硬件架构分析 | 第36-37页 |
5.1.1 传感器选型 | 第36-37页 |
5.1.2 选型 | 第37页 |
5.2 PLC软硬件设计分析 | 第37-39页 |
5.2.1 系统硬件平台 | 第37-38页 |
5.2.2 S7-300 软件 | 第38页 |
5.2.3 系统运行流程 | 第38-39页 |
5.3 PLC的模糊PID的设计 | 第39-48页 |
5.3.1 设计PLC的模糊控制输出查询表 | 第39-42页 |
5.3.2 建立模糊PID控制参数查询表 | 第42-47页 |
5.3.3 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 | 第47-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控制系统的上位机设计 | 第49-53页 |
6.1 组态界面 | 第49-50页 |
6.1.1 上位机界面概述 | 第49页 |
6.1.2 上位机触摸屏 | 第49-50页 |
6.1.3 触摸屏的选型 | 第50页 |
6.2 组态设计和实现 | 第50-52页 |
6.2.1 工艺界面组态 | 第51-52页 |
6.2.2 工艺参数组态 | 第5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7.1 结论 | 第53页 |
7.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