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高翔生平简述 | 第8-13页 |
第一节 高翔生平简介 | 第8-9页 |
第二节 高翔交友 | 第9-11页 |
一、“忘年之交”——石涛 | 第9-10页 |
二、“梅花二友”——汪士慎 | 第10页 |
三、清代盐商“扬州二马”——马氏二兄弟 | 第10-11页 |
第三节 高翔与扬州八怪的渊源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高翔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 | 第13-16页 |
第一节 社会现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思想文化 | 第14-16页 |
第三章 高翔山水绘画风格、特色、绘画思想及作品赏析 | 第16-25页 |
第一节 绘画风格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作品特色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绘画思想 | 第19-22页 |
一、禅风雅性 | 第19-20页 |
二、世俗情怀 | 第20-21页 |
三、反“俗”为“雅” | 第21-22页 |
四、“画法关通书法律,以书入画” | 第22页 |
第四节 作品赏析 | 第22-25页 |
第四章 高翔与其它山水的渊源 | 第25-30页 |
第一节 抒情写意的元四家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派别林立的明清山水 | 第26-28页 |
一、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正统派 | 第26页 |
二、清初四王的仿古山水 | 第26-27页 |
三、清初四僧的创新山水 | 第27-28页 |
四、扬州八怪的山水画 | 第28页 |
第三节 文人山水画 | 第28-30页 |
第五章 高翔山水艺术研究的意义和启示 | 第30-33页 |
第一节 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启示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后记 | 第36-37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