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亚铜微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 | 第11-13页 |
| ·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机理 | 第12页 |
|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氧化亚铜综述 | 第13-20页 |
| ·氧化亚铜的结构与性质 | 第13-14页 |
| ·氧化亚铜的制备 | 第14-18页 |
| ·氧化亚铜的应用 | 第18-20页 |
| ·氧化亚铜的研究展望 | 第20页 |
| ·淀粉简介 | 第20-21页 |
| ·丝胶蛋白简介 | 第21-22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25-29页 |
|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 ·表征仪器 | 第25-29页 |
| ·X射线衍射仪 | 第26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6页 |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6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26页 |
| ·激光粒度分析仪 | 第26-27页 |
| ·比表面积测试仪 | 第27页 |
|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微波辅助法合成氧化亚铜微纳米晶及表征分析 | 第29-45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实验过程 | 第29-30页 |
| ·微波辅助法氧制备化亚铜 | 第29-30页 |
| ·产物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0页 |
| ·NaOH的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30-35页 |
| ·样品的XRD表征 | 第30-31页 |
| ·SEM表征 | 第31-33页 |
| ·形貌演变机理 | 第33-34页 |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 第34-35页 |
| ·淀粉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35-41页 |
| ·样品的FESEM和XRD表征 | 第36-38页 |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 第38-40页 |
| ·傅里叶变换红外图谱(FTIR)分析 | 第40-41页 |
|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1-45页 |
| 第四章 水热法合成氧化亚铜微纳米晶及表征分析 | 第45-59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实验过程 | 第45-46页 |
| ·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的影响 | 第46-51页 |
| ·氧化亚铜的表征 | 第46-49页 |
| ·氧化亚铜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9-51页 |
| ·NaOH的加入量对产物的影响 | 第51-55页 |
| ·氧化亚铜的表征 | 第51-54页 |
| ·氧化亚铜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54-55页 |
| ·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水热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56-5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3页 |
| ·本文结论 | 第59-60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0-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