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湿式摩擦材料的分类 | 第12-14页 |
·软木橡胶基摩擦材料 | 第12页 |
·粉末冶金摩擦材料 | 第12-13页 |
·碳/碳复合摩擦材料 | 第13页 |
·纸基摩擦材料 | 第13-14页 |
·湿式摩擦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碳布增强湿式摩擦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碳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氧化法 | 第16-17页 |
·等离子体处理法 | 第17页 |
·涂层法 | 第17-18页 |
·纳米颗粒改性摩擦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0-26页 |
·实验原料 | 第20页 |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碳布增强湿式摩擦材料的制备工艺过程 | 第20-21页 |
·分析表征方法 | 第21-26页 |
·湿式摩擦试验机 | 第21-23页 |
·表面综合性能测试仪 | 第23-24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4页 |
·FTIR光谱仪 | 第24-25页 |
·拉曼光谱仪 | 第25页 |
·综合热分析仪 | 第25页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第25页 |
·万能材料试验机 | 第25-26页 |
3 树脂改性对碳布增强湿式摩擦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第26-34页 |
·引言 | 第26页 |
·碳布增强湿式摩擦材料的制备工艺过程 | 第26页 |
·不同树脂制备碳布增强湿式摩擦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26-28页 |
·不同树脂制备碳布增强湿式摩擦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分析 | 第28-29页 |
·不同树脂制备碳布增强湿式摩擦材料的制动稳定性分析 | 第29页 |
·不同树脂制备碳布增强湿式摩擦材料的动摩擦系数及其稳定性分析 | 第29-31页 |
·不同树脂制备碳布增强湿式摩擦材料的磨损率分析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4 水热氧化温度对碳布增强湿式摩擦材料的影响 | 第34-42页 |
·引言 | 第34页 |
·水热氧化温度改性湿式摩擦材料的制备过程 | 第34-35页 |
·水热氧化温度对碳纤维结构的影响 | 第35-38页 |
·水热氧化改性碳纤维的SEM分析 | 第35-36页 |
·水热氧化改性碳纤维的Raman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水热氧化改性碳纤维的FTIR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水热氧化温度对碳布浸润性的影响 | 第38页 |
·水热氧化温度对湿式摩擦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第38-41页 |
·水热氧化改性湿式摩擦材料的动摩擦系数分析 | 第38-39页 |
·水热氧化改性湿式摩擦材料的磨损量分析 | 第39-40页 |
·水热氧化改性湿式摩擦材料的磨损形貌分析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微波水热沉积纳米SiO_2改性对碳布增强湿式摩擦材料的影响 | 第42-60页 |
·引言 | 第42页 |
·微波水热沉积纳米SiO_2改性湿式摩擦材料的制备过程 | 第42-43页 |
·微波水热温度沉积纳米SiO_2改性对摩擦材料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第43-52页 |
·碳纤维的SEM和EDS分析 | 第43-44页 |
·碳纤维的FTIR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碳布的浸润性分析 | 第45-46页 |
·摩擦材料的动摩擦系数分析 | 第46-48页 |
·摩擦材料的磨损量分析 | 第48-49页 |
·摩擦材料的磨损形貌分析 | 第49-52页 |
·硅溶胶浓度沉积纳米SiO_2改性对摩擦材料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5页 |
·碳纤维的SEM分析 | 第52页 |
·摩擦材料的动摩擦系数分析 | 第52-53页 |
·摩擦材料的磨损量分析 | 第53-54页 |
·摩擦材料的磨损形貌分析 | 第54-55页 |
·微波水热时间沉积纳米SiO_2改性对摩擦材料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8页 |
·碳纤维的SEM分析 | 第55-56页 |
·摩擦材料的动摩擦系数分析 | 第56-57页 |
·摩擦材料的磨损量分析 | 第57页 |
·摩擦材料的磨损形貌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6 不同对偶材料对碳布增强湿式摩擦材料的影响 | 第60-65页 |
·引言 | 第60页 |
·碳布增强湿式摩擦材料的制备工艺过程 | 第60页 |
·不同对偶材料对湿式摩擦材料动摩擦系数的影响分析 | 第60-62页 |
·不同对偶材料对湿式摩擦材料磨损量的影响分析 | 第62-63页 |
·湿式摩擦材料和对偶材料的磨损形貌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7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