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9页 |
·伏马毒素毒性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伏马毒素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伏马毒素的毒性 | 第13-15页 |
·伏马毒素的制备 | 第15-17页 |
·产毒真菌的培养 | 第15-16页 |
·伏马毒素的提取 | 第16页 |
·伏马毒素的分离纯化 | 第16-17页 |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不同培养基对串珠镰刀菌产伏马毒素的影响 | 第19-26页 |
·前言 | 第19页 |
·材料 | 第19-20页 |
·材料 | 第19-20页 |
·菌株 | 第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仪器 | 第20页 |
·试剂 | 第20页 |
·方法 | 第20-22页 |
·菌株扩大培养 | 第20页 |
·培养条件与方法 | 第20-21页 |
·样品处理 | 第21页 |
·LC-MS/MS检测条件 | 第21页 |
·UPLC-PDA全扫描 | 第21-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培养时间对串珠镰刀菌产毒量的影响 | 第22页 |
·不同培养基中FB1、FB2的含量 | 第22-23页 |
·不同培养基提取液UPLC-PDA全扫描结果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伏马毒素的分离纯化 | 第26-38页 |
·前言 | 第26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方法 | 第27-30页 |
·大米培养基的制备 | 第27页 |
·培养条件与方法 | 第27页 |
·伏马毒素的提取净化 | 第27-28页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条件 | 第28页 |
·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条件 | 第28-30页 |
·冷冻干燥 | 第30页 |
·伏马毒素纯度测定 | 第30页 |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全扫描 | 第30页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MS)外标法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制备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30-32页 |
·伏马毒素制备品纯度定性分析结果 | 第32-34页 |
·核磁共振(NMR)鉴定结果 | 第34-36页 |
·伏马毒素制备品外标法纯度测定结果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FB1对BALB/C小鼠的毒性试验研究 | 第38-49页 |
·前言 | 第38页 |
·材料 | 第38-3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试验动物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1页 |
·亚急性毒性试验 | 第39页 |
·生长性能测定 | 第39页 |
·血清Sa和So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第40页 |
·血细胞指标分析测定 | 第40-41页 |
·肝脏和肾脏病理组织切片 | 第41页 |
·数据分析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FB1对BALB/c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FB1对BALB/c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42页 |
·FB1对BALB/c小鼠血液Sa/So值的影响 | 第42-43页 |
·FB1对BALB/c小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3-44页 |
·FB1对BALB/c小鼠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FB1毒素对小鼠临床症状、体重、采食量和脏器系数的影响 | 第46-47页 |
·FB1毒素对小鼠血液Sa/So值的影响 | 第47页 |
·FB1毒素对小鼠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7页 |
·FB1毒素对小鼠肾脏和肝脏病理组织切片的影响 | 第47-48页 |
·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本人在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