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西南麦区概况 | 第11页 |
·地方小麦资源概况 | 第11-12页 |
·小麦农艺性状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农艺性状及相互关系 | 第12-13页 |
·小麦农艺性状QTL研究 | 第13-15页 |
·小麦穗发芽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小麦穗发芽及其危害 | 第15-16页 |
·小麦穗发芽鉴定方法 | 第16页 |
·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小麦穗发芽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关联分析及在小麦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关联分析 | 第18页 |
·关联分析的一般方法 | 第18-19页 |
·关联分析在小麦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表型测定及数据统计 | 第21-23页 |
·农艺性状调查与统计分析 | 第21-23页 |
·穗发芽鉴定及数据分析 | 第23页 |
·关联分析 | 第23-24页 |
·DArT标记的分析 | 第23页 |
·群体结构 | 第23页 |
·性状与标记关联分析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4页 |
·农艺性状 | 第24-39页 |
·性状表现 | 第24-27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27-29页 |
·表型主成分分析 | 第29-30页 |
·表型聚类分析 | 第30-33页 |
·关联分析 | 第33-39页 |
·西南小麦地方品种穗发芽评价 | 第39-44页 |
·穗发芽表现 | 第39-40页 |
·两年三点间穗发芽表现差异 | 第40-41页 |
·不同来源地穗发芽表现 | 第41-42页 |
·关联分析 | 第42-44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4-51页 |
·西南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 第44-46页 |
·关联DArT位点与已知小麦农艺性状QTL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西南地区小麦地方品种穗发芽评价 | 第47-48页 |
·关联DArT位点与已知小麦抗穗发芽QTL比较分析 | 第48-49页 |
·西南地区小麦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筛选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