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概述 | 第14-15页 |
·共轭亚油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 第15-17页 |
·减少机体脂质的积累及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抗炎症和抗癌功能及其生理机制 | 第16-17页 |
·共轭亚油酸的合成 | 第17-20页 |
·化学法合成CLA | 第17-18页 |
·CLA生物合成法 | 第18-20页 |
·共轭亚油酸合成研究现状 | 第20页 |
·CLA的检测方法 | 第20-22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21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1页 |
·气相色谱检测 | 第21页 |
·气相质谱联用色谱法 | 第21-22页 |
·酶的自诱导发酵 | 第22-23页 |
·固定化酶技术 | 第23-24页 |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实验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亚油酸异构酶PAI基因的异源表达 | 第26-3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质粒与菌株 | 第26-27页 |
·培养基及相关溶液 | 第27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7-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亚油酸异构酶PAI基因合成 | 第30页 |
·重组载体转化实验 | 第30页 |
·含有PAI基因重组菌株的诱导表达 | 第30页 |
·重组亚油酸异构酶获取及检测 | 第30-31页 |
·SDS-PAGE凝胶电泳实验 | 第31页 |
·重组亚油酸异构酶PAI的活性检测 | 第31-32页 |
·脂肪酸的提取及检测分析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亚油酸异构酶PAI的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 第33-34页 |
·IPTG诱导下菌株的生长及PAI催化LA转化为t-10,c-12CLA的转化率 | 第34页 |
·GC-MS检测结果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PAI的响应面发酵优化 | 第37-51页 |
·实验材料 | 第37-40页 |
·菌种 | 第37页 |
·培养基 | 第37-39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9-40页 |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40页 |
·实验方法与分析 | 第40-41页 |
·含有PAI基因重组菌株的诱导表达 | 第40-41页 |
·亚油酸异构酶PAI发酵的响应面优化设计实验 | 第41页 |
·重组亚油酸异构酶获取及检测 | 第41页 |
·重组亚油酸异构酶PAI的活性检测 | 第41页 |
·脂肪酸的提取及检测分析 | 第41页 |
·主要分析软件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0页 |
·不同实验组菌株收获量(OD600)及亚油酸异构酶PAI转化率检测 | 第41-43页 |
·GC-MS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亚油酸异构酶PAI的响应面优化设计实验 | 第44-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亚油酸异构酶PAI的固定化 | 第51-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1-53页 |
·菌种 | 第51页 |
·培养基 | 第51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51-53页 |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亚油酸异构酶PAI的发酵 | 第53页 |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测定酶液中蛋白质的浓度 | 第53-54页 |
·亚油酸异构酶PAI固定化酶的制备 | 第54-55页 |
·按照一定梯度制备不同批次的PAI固定化酶 | 第55页 |
·PAI固定化酶的筛选 | 第55页 |
·亚油酸异构酶PAI固定化酶转化率检测 | 第55-56页 |
·实验结果 | 第56-57页 |
·Bradford法检测粗酶液的蛋白含量 | 第56页 |
·PAI固定化酶的筛选结果 | 第56页 |
·PAI固定化酶重复催化次数的检测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页 |
已发表文章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