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早期艺术生涯 | 第11-18页 |
一、万曼 | 第11-12页 |
二、早期生活与艺术天赋 | 第12-15页 |
三、中国的影响与新的挑战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壁挂艺术生涯的开始 | 第18-31页 |
一、壁挂艺术及元素 | 第19-20页 |
二、“缂丝”和“奥布松”壁挂及技术 | 第20-28页 |
1 、“缂丝” | 第20-23页 |
2 、“奥布松”壁挂及技术 | 第23-28页 |
三、让·吕尔萨的创新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意识形态视角下的万曼 | 第31-58页 |
一、20世纪东西欧文化政策与艺术的关系 | 第31-38页 |
1 、文化政策与艺术的关系 | 第33-36页 |
2 、东西欧国家的文化政策比较 | 第36-38页 |
二、万曼与保加利亚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第38-49页 |
三、万曼在法国、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生活 | 第49-58页 |
1 、万曼与法国文化政策的关系 | 第52-54页 |
2 、万曼与中国文化政策的关系 | 第54-58页 |
第四章 万曼以及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纤维艺术 | 第58-75页 |
一、“传统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其与万曼艺术作品的关系 | 第58-59页 |
二、关于保加利亚与纺织艺术相关的纺织业 | 第59-61页 |
三、壁挂艺术的转变---“装饰性”到“纪念性”和“软雕塑” | 第61-66页 |
四、万曼关于人类、建筑、空间和“思考材料” | 第66-75页 |
1 、建筑和空间 | 第67-69页 |
2 、“思考材料”和纺织艺术家 | 第69-75页 |
第五章 现代壁挂运动的影响 | 第75-121页 |
一、洛桑双年展及万曼,与20世纪60、70年代的壁挂运动发展的关系 | 第75-105页 |
1 、历史背景 | 第75-92页 |
2 、洛桑双年展上的万曼 | 第92-102页 |
3 、洛桑双年展与中国现代纤维艺术 | 第102-105页 |
二、“La Demeure”艺术圈与奥布松壁挂的发展对万曼的艺术影响 | 第105-121页 |
第六章 万曼的教学实践与贡献 | 第121-136页 |
一、万曼在保加利亚的教育实践 | 第121-132页 |
二、万曼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与贡献 | 第132-136页 |
结论 | 第136-138页 |
附表一 20世纪中晚期东欧的政治环境 | 第138-142页 |
附录二 保加利亚传统平面壁挂编织和纺织术语 | 第142-145页 |
附录三 万曼生平及活动年表 | 第145-152页 |
附录四 访谈 | 第152-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84页 |
致谢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