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设施园艺(保护地栽培)论文--温室论文--温室管理论文

温室环境CFD非稳态模型构建及其在温室温度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0页
   ·课题来源第12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方法及意义第13-14页
   ·CFD在温室环境模拟和控制中的研究现状第14-22页
     ·温室环境CFD稳态模拟研究现状第14-20页
     ·温室环境CFD非稳态模拟研究现状第20-21页
     ·CFD模拟模型在温室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第21-22页
     ·研究现状总结第22页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2-25页
   ·关键技术问题第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30页
第2章 Venlo型玻璃温室微气候试验测试第30-48页
   ·实验温室概述第30-31页
     ·实验温室地理位置第30页
     ·实验温室物理模型第30-31页
   ·试验内容与方法第31-36页
     ·室外气候参数的测量第31-32页
     ·温室小气候参数的测量第32-36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6-46页
     ·夏季试验结果分析第36-42页
     ·秋季试验结果分析第42-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第3章 实验温室湿热环境CFD模型构建及数值分析第48-97页
   ·温室小气候环境质热交换机理分析第48-54页
     ·温室覆盖层及围护层质热交换第49-52页
     ·温室表层和室内空气的质热交换第52-53页
     ·作物和室内空气的质热交换第53-54页
   ·温室湿热环境CFD模型构建第54-60页
     ·温室内流体流动的基本特性第55-56页
     ·Boussinesq假设第56页
     ·CFD控制方程及湍流模型第56-57页
     ·组分输运方程第57-58页
     ·辐射模型第58-59页
     ·多孔介质模型第59-60页
   ·数值模拟第60-66页
     ·计算域与网格划分第60-62页
     ·边界条件设置第62-65页
     ·微分方程的离散与求解第65-66页
   ·试验验证和结果分析第66-69页
     ·CFD稳态模型验证第66-67页
     ·CFD非稳态模型验证第67-69页
   ·不同季节温室自然通风湿热环境稳态空间分布特性第69-74页
     ·夏季温、湿度稳态分布特性第69-72页
     ·秋季温、湿度稳态分布特性第72-74页
     ·结论第74页
   ·夏季梅雨季节温室通风降温除湿分析第74-84页
     ·通风配置对温室内空气流场的影响第74-76页
     ·通风配置对温室内温度和湿度场的影响第76-79页
     ·温室内空气温、湿度的时间变化特征第79-80页
     ·温、湿度场的瞬态变化特征第80-84页
   ·风速风向的变化对温室温度的影响第84-86页
   ·喷雾降温CFD模型第86-92页
     ·计算域与网格划分第86-87页
     ·边界条件第87-88页
     ·初始化和计算方法第88-89页
     ·模型验证第89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89-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第4章 基于CFD的温室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第97-109页
   ·基于CFD的温室温度控制原理第97-98页
   ·基于CFD非稳态模型的温室温度系统辨识第98-102页
     ·温室温度预测模型结构第98-99页
     ·辨识方法第99页
     ·模型验证第99-100页
     ·辨识结果分析第100-102页
   ·基于CFD的温室温度预测控制第102-106页
     ·预测控制算法描述第103-105页
     ·控制算法仿真试验第105-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09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109-113页
   ·研究工作总结第109-111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11页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111-113页
附录一 夏季6月14日现场试验数据第113-114页
附录二 夏季6月15日现场试验数据第114-115页
附录三 夏季6月16日现场试验数据第115-116页
附录四 夏季6月20日现场试验数据第116-117页
附录五 夏季6月21日现场试验数据第117-118页
附录六 夏季6月22日现场试验数据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油菜素内酯缓解黄瓜低氧胁迫伤害的生理机制
下一篇:夜间延时补光调控黄瓜幼苗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