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8页 |
·稻飞虱概况 | 第10-17页 |
·稻飞虱的形态特征 | 第10-12页 |
·稻飞虱生物学特性 | 第12-14页 |
·稻飞虱的分布 | 第14页 |
·稻飞虱生物型 | 第14-16页 |
·对水稻危害的表现 | 第16-17页 |
·水稻抗稻飞虱遗传基础研究概况 | 第17-31页 |
·水稻对稻飞虱抗性的鉴定方法 | 第17-20页 |
·水稻抗褐飞虱遗传基础研究概况 | 第20-28页 |
·水稻抗灰飞虱基因的定位 | 第28-30页 |
·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的定位 | 第30-31页 |
·水稻抗稻飞虱机制的研究 | 第31-34页 |
·稻飞虱的抗性育种研究 | 第34-37页 |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利用概况 | 第34-35页 |
·水稻抗灰飞虱的品种选育 | 第35页 |
·水稻抗白背飞虱资源筛选及品种选育 | 第35-3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7-38页 |
第二章 水稻品种IR54751-2-44-15-24-2抗褐飞虱的遗传分析 | 第38-50页 |
摘要 | 第38-3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9-42页 |
·植物材料和褐飞虱虫源 | 第39页 |
·水稻抗褐飞虱表型的鉴定 | 第39-40页 |
·植物总DNA的提取 | 第40-41页 |
·InDel引物的设计 | 第41-42页 |
·PCR反应 | 第42页 |
·PCR产物的检测 | 第42页 |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亲本苗期抗虫性表现 | 第42-43页 |
·IR54751-2-44-15-24-2/02428 F_2群体的褐飞虱抗性及遗传分析 | 第43-45页 |
·IR54751-2-44-15-24-2/02428 F_2群体的遗传图谱构建 | 第45-46页 |
·IR54751-2-44-15-24-2/02428 F_(2:3)家系群体抗褐飞虱的QTL分析 | 第46页 |
3 本章讨论 | 第46-50页 |
第三章 水稻品种IR54751-2-44-15-24-2抗灰飞虱的遗传分析 | 第50-58页 |
摘要 | 第50-5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植物材料和灰飞虱虫源 | 第51页 |
·水稻抗灰飞虱表型的鉴定 | 第51页 |
·植物总DNA的提取,InDel引物设计等方法 | 第51-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亲本苗期抗虫性表现 | 第52-54页 |
·IR54751-2-44-15-24-2/02428 F_2群体的灰飞虱抗性及遗传分析 | 第54页 |
·IR54751-2-44-15-24-2/02428 F_(2:3)家系群体抗灰飞虱的QTL分析 | 第54页 |
3 本章讨论 | 第54-58页 |
第四章 水稻品种IR54751-2-44-15-24-2抗白背飞虱的遗传分析 | 第58-64页 |
摘要 | 第58-5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9页 |
·植物材料和白背飞虱虫源 | 第59页 |
·水稻抗白背飞虱表型鉴定 | 第59页 |
·植物总DNA的提取,InDel引物的设计等方法 | 第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亲本苗期抗虫性表现 | 第59-60页 |
·IR54751-2-44-15-24-2/02428 F_2群体白背飞虱抗性及遗传分析 | 第60-61页 |
·IR54751-2-44-15-24-2/02428 F_(2:3)家系群体抗白背飞虱的QTL分析 | 第61-62页 |
3 本章讨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4-66页 |
1 水稻抗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QTLs定位 | 第64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