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 磺胺类药物的性质及其抗菌机理 | 第11-12页 |
2 细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 第12-14页 |
·遗传基因DNA改变介导的耐药性 | 第12-13页 |
·可移动基因元件及其转移产生的耐药性 | 第13-14页 |
3 细菌对磺胺类药的耐药现状 | 第14页 |
4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药敏试验 | 第14-15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 第15页 |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 第15页 |
·基因芯片技术 | 第15-16页 |
·全基因组测序 | 第16页 |
·微流控芯片 | 第16-17页 |
5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 第17-18页 |
·LAMP技术在病原微生物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禽源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鉴定及其对磺胺异嗯唑的耐药性检测 | 第21-29页 |
1 材料 | 第21-22页 |
·样品采集 | 第21页 |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 方法 | 第22-25页 |
·禽源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鉴定 | 第22-24页 |
·对磺胺异噁唑敏感性的检测 | 第24-25页 |
3 结果 | 第25-27页 |
·禽源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 第25-26页 |
·细菌对磺胺异噁唑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26-27页 |
4 讨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三重LAMP检测磺胺耐药基因(sul1、sul2、sul3)方法的建立 | 第29-50页 |
1 材料 | 第29-33页 |
·菌株 | 第29-32页 |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2 方法 | 第33-38页 |
·细菌模板DNA的制备 | 第33页 |
·LAMP反应引物的设计 | 第33页 |
·磺胺耐药基因三重LAMP反应方法的建立 | 第33-36页 |
·三重LAMP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36-37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37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37-38页 |
3 结果 | 第38-49页 |
·细菌模板DNA的制备 | 第38页 |
·三重LAMP反应引物的设计、筛选结果 | 第38-40页 |
·三重LAMP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40-41页 |
·三重LAMP反应体系的优化结果 | 第41-45页 |
·特异性试验结果 | 第45-47页 |
·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47-49页 |
4 讨论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禽源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磺胺耐药基因(sul1、sul2、sul3)的检测 | 第50-57页 |
1 材料 | 第50-51页 |
·菌株 | 第50页 |
·实验试剂 | 第50页 |
·主要仪器 | 第50-51页 |
2 方法 | 第51-52页 |
·对菌株样本进行三重LAMP检测 | 第51页 |
·阳性菌株中三种磺胺耐药基因的检测 | 第51-52页 |
3 结果 | 第52-55页 |
·本研究LAMP方法对菌株样本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 第52-55页 |
4 讨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全文小结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