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非法经营罪的历史演变与扩张历程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非法经营罪的历史演变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的立法扩张 | 第12-14页 |
一、立法上的第一次扩张 | 第12-13页 |
二、立法上的第二次扩张 | 第13页 |
三、立法上的第三次扩张 | 第13页 |
四、立法扩张的特点 | 第13-14页 |
第三节 非法经营罪的司法扩张 | 第14-18页 |
一、非法经营罪的“行业”扩张 | 第14-15页 |
(一)非法经营电信业务 | 第14-15页 |
(二)擅自募集基金业务 | 第15页 |
二、非法经营罪的“行为”扩张 | 第15-18页 |
(一)传销、变相传销行为 | 第15-16页 |
(二)非法添加违禁品行为 | 第16页 |
(三)哄抬物价行为 | 第16页 |
(四)非法套现行为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非法经营罪的“非法”之必要性分析与“国家规定”之解释 | 第18-25页 |
第一节 非法经营罪“非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18-21页 |
一、空白罪状之争 | 第18-20页 |
二、违法性判断之争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违反“国家规定”的内涵与外延 | 第21-25页 |
一、“国家规定”的内涵 | 第21-22页 |
二、“国家规定”的外延 | 第22-25页 |
(一)行政规章能否作为该罪的前提? | 第22-23页 |
(二)授权性法律文件能否成为入罪的前提? | 第23页 |
(三)与“国家规定”抵触问题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非法经营罪法益之争与“经营”之解释 | 第25-31页 |
第一节 从本罪的保护法益入手 | 第25-27页 |
一、管理制度说 | 第25页 |
二、市场管理活动说 | 第25页 |
三、市场秩序说 | 第25-26页 |
四、以上观点的评述 | 第26-27页 |
第二节 非法经营的“经营”之解释 | 第27-31页 |
一、非法经营罪“经营”的内涵 | 第27-28页 |
二、非法经营罪“经营”的外延 | 第28-31页 |
(一)非法经营与合法经营行为的界限 | 第28-29页 |
(二)非法经营与合法经营的转换 | 第29页 |
(三)非法经营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非法经营罪的“情节严重”之解释 | 第31-34页 |
第一节 本罪“情节严重”的认定 | 第31-34页 |
一、“情节严重”的学理解释 | 第31页 |
二、“情节严重”的司法解释 | 第31-32页 |
三、本罪“情节严重”的认定 | 第32-34页 |
第五章“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之界定 | 第34-43页 |
第一节 本罪第一项 | 第34-36页 |
一、专营、专卖物品 | 第34-35页 |
二、限制买卖物品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本罪第二项 | 第36-37页 |
一、进出口许可证与进出口原产地 | 第36页 |
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 | 第36-37页 |
三、“买卖”之解释 | 第37页 |
第三节 本罪第三项 | 第37-43页 |
一、非法经营证券业务 | 第38-39页 |
(一)未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 | 第38-39页 |
(二)非法从事证券投资咨询 | 第39页 |
二、非法经营期货业务 | 第39-40页 |
三、非法经营保险业务 | 第40页 |
四、非法从事资金结算业务 | 第40-41页 |
五、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 第41-43页 |
(一)认定标准 | 第41页 |
(二)本项的体系解释 | 第41-43页 |
第六章 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合理限制 | 第43-48页 |
第一节 非法经营罪的合理限制之判定角度 | 第43-45页 |
一、空白罪状角度 | 第43页 |
二、罪量角度 | 第43-44页 |
三、兜底角度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余论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