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4页 |
| 前言 | 第14-18页 |
| 第一部分 宫颈癌调强放疗过程中子宫四维动度的研究 | 第18-50页 |
| 引言 | 第18-2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1. 患者 | 第20-21页 |
| 2. 主要实验设备和工具 | 第21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 ·体位固定 | 第21页 |
| ·定位CT扫描 | 第21-22页 |
| ·宫颈、宫体动度测定 | 第22-24页 |
| ·宫颈肿瘤、膀胱、直肠每周体积变化 | 第24页 |
| ·统计分析 | 第24-26页 |
| 结果 | 第26-38页 |
| 1 子宫动度 | 第26-30页 |
| ·分割内单次照射期间子宫动度 | 第26-27页 |
| ·每周分割期间子宫动度 | 第27-29页 |
| ·体位改变 | 第29-30页 |
| 2 平静呼吸对子宫动度的影响 | 第30页 |
| 3 时间趋势对子宫动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 ·单次分割照射内时间趋势对子宫动度的影响差异 | 第30页 |
| ·放疗前与放疗二周后、放疗四周后单次照射内子宫动度差异 | 第30-32页 |
| ·每周分割间时间趋势对子宫动度的影响差异 | 第32页 |
| 4 宫颈肿瘤、膀胱、直肠体积变化 | 第32-34页 |
| 5 膀胱、直肠体积变化与子宫位移的相关性 | 第34-38页 |
| 讨论 | 第38-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第二部分 IMRT融合三维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时子宫四维动度探讨 | 第50-71页 |
| 引言 | 第50-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8页 |
| 1. 患者 | 第52页 |
| 2 主要实验设备和工具 | 第52-53页 |
| 3 实验试剂 | 第53页 |
| 4 实验方法 | 第53-58页 |
| ·扫面前的患者准备 | 第53-54页 |
| ·定位CT扫描 | 第54页 |
| ·定位MRI扫描 | 第54-55页 |
| ·兴趣点的确定 | 第55-56页 |
| ·体位运动 | 第56页 |
| ·兴趣点位移 | 第56页 |
| ·施源器的位移 | 第56-57页 |
| ·统计分析 | 第57-58页 |
| 结果 | 第58-63页 |
| 1 扫描期间患者子宫运动 | 第58-60页 |
| ·宫颈位移 | 第58页 |
| ·宫体位移 | 第58-59页 |
| ·扫描期间患者体位运动 | 第59-60页 |
| 2 时间因素对子宫动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 3 呼吸运动对子宫动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 4 照射期间施源器的位移 | 第62-63页 |
| 讨论 | 第63-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综述一 | 第73-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 综述二 | 第87-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