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紫溪彝村生计文化变迁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 ·关于变迁理论的研究 | 第10-12页 |
| ·关于生计文化的典型调查 | 第12-15页 |
| ·关于生计文化变迁的研究 | 第15-17页 |
| ·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的研究 | 第17-18页 |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8页 |
| ·研究难点和创新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田野点概况 | 第19-25页 |
| ·地理位置和环境 | 第19页 |
|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 ·自然及人文环境 | 第19页 |
| ·历史沿革 | 第19-20页 |
| ·第一阶段 | 第19-20页 |
| ·第二阶段 | 第20页 |
| ·人口民族 | 第20-21页 |
| ·人口现状 | 第20-21页 |
| ·民族构成 | 第21页 |
| ·经济情况 | 第21-22页 |
| ·风俗习惯 | 第22-25页 |
| ·饮食 | 第22页 |
| ·服饰 | 第22-23页 |
| ·节日 | 第23页 |
| ·信仰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紫溪彝村传统生计文化 | 第25-32页 |
| ·种植业及其文化 | 第25-27页 |
| ·种植业 | 第25-26页 |
| ·种植业文化 | 第26-27页 |
| ·畜牧养殖业及其文化 | 第27-28页 |
| ·畜牧养殖业 | 第27页 |
| ·畜牧养殖业文化 | 第27-28页 |
| ·采集及其文化 | 第28-29页 |
| ·采集 | 第28页 |
| ·采集的文化 | 第28-29页 |
| ·林业及其文化 | 第29-30页 |
| ·林业 | 第29页 |
| ·林业文化 | 第29-30页 |
| ·手工业及其文化 | 第30-32页 |
| ·手工业 | 第30页 |
| ·手工业文化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紫溪彝村生计文化的现代变迁 | 第32-41页 |
| ·种植业文化的现代变迁 | 第32-33页 |
| ·种植业的变化 | 第32-33页 |
| ·种植业文化的现代变迁 | 第33页 |
| ·畜牧养殖业文化的现代变迁 | 第33-34页 |
| ·畜牧养殖业的变化 | 第33-34页 |
| ·畜牧养殖业文化的现代变迁 | 第34页 |
| ·采集文化的现代变迁 | 第34-36页 |
| ·采集的变化 | 第34-35页 |
| ·采集文化的现代变迁 | 第35-36页 |
| ·林业文化的现代变迁 | 第36-37页 |
| ·林业的变化 | 第36页 |
| ·林业文化的现代变迁 | 第36-37页 |
| ·手工业文化的现代变迁 | 第37-38页 |
| ·手工业的变化 | 第37页 |
| ·手工业文化的现代变迁 | 第37-38页 |
| ·外出务工及民族村寨旅游 | 第38-41页 |
| ·外出务工 | 第38-39页 |
| ·民族村寨旅游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生计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 第41-49页 |
| ·水库移民搬迁 | 第41-43页 |
| ·水库修建情况 | 第41-42页 |
| ·水库移民搬迁带来的改变 | 第42-43页 |
| ·社会文化环境改变 | 第43-45页 |
| ·社会文化环境的概念 | 第43页 |
| ·当地社会文化环境变化情况 | 第43-45页 |
| ·家庭经济状况改善 | 第45-46页 |
| ·当地原有家庭经济状况 | 第45页 |
| ·家庭经济状况改善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国家政策导向影响 | 第46-49页 |
| ·国家政策在当地的深入 | 第46-47页 |
| ·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生计文化变迁下的调节与适应 | 第49-61页 |
| ·社会结构的调节与适应 | 第49-51页 |
| ·人口结构 | 第49-50页 |
| ·社会职业或分工结构 | 第50页 |
| ·收入分配结构 | 第50-51页 |
| ·生活方式的调节与适应 | 第51-53页 |
| ·交通工具的改变 | 第51-52页 |
| ·民居建筑的改善 | 第52页 |
| ·休闲娱乐方式的变化 | 第52-53页 |
| ·人际关系的调节与适应 | 第53-56页 |
| ·家庭关系更加核心化 | 第54页 |
| ·通婚圈的扩大 | 第54-55页 |
| ·妇女角色与地位的改变 | 第55页 |
| ·人际关系的新格局 | 第55-56页 |
| ·思想观念的调节与适应 | 第56-58页 |
| ·消费观念的调节与适应 | 第56-57页 |
| ·环保观念的调节与适应 | 第57页 |
| ·乡土观念的调节与适应 | 第57-58页 |
| ·民族文化的调节与适应 | 第58-61页 |
| ·民族工艺品的加工销售 | 第58-59页 |
| ·节庆活动的推广 | 第59页 |
| ·传统宗教信仰弱化 | 第59-61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附录A | 第65-70页 |
| 附录B | 第70-85页 |
| 附录C | 第85-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