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建筑支承结构表现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课题综述 | 第7-10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7-8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0-12页 |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大跨建筑支承结构的特质解析 | 第14-31页 |
·大跨建筑支承结构的功能作用 | 第14-18页 |
·连接屋盖与地面 | 第14-15页 |
·构筑建筑空间 | 第15-16页 |
·立面构图的首要元素 | 第16-18页 |
·大跨建筑支承结构的力学作用 | 第18-21页 |
·传递竖向力 | 第18-19页 |
·抵抗水平力 | 第19-20页 |
·平衡倾覆力 | 第20-21页 |
·大跨建筑支承结构基本形态类型 | 第21-30页 |
·截面作用支承结构体系 | 第24-25页 |
·向量作用支承结构体系 | 第25-29页 |
·形态作用支承结构体系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大跨建筑支承结构力学特性的表现 | 第31-53页 |
·力流与结构形态的关系 | 第31-32页 |
·力流与结构相互作用 | 第31-32页 |
·力流的艺术化表现 | 第32页 |
·支承构件内力的表达 | 第32-42页 |
·力的方向 | 第32-39页 |
·力的大小 | 第39-42页 |
·支承结构体系的表达 | 第42-49页 |
·网格尺度 | 第42-46页 |
·韵律之美 | 第46-49页 |
·支承结构对屋盖重量的表达 | 第49-52页 |
·有意弯曲支承结构来表达屋盖之轻 | 第50页 |
·有意夸大支承结构来表达屋盖之重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大跨建筑支承结构材料质感的表现 | 第53-67页 |
·材料特性与结构形态的关系 | 第53-55页 |
·材料特性与结构形态相互作用 | 第53-54页 |
·主要支承结构材料的特性 | 第54-55页 |
·塑性的展示 | 第55-60页 |
·变截面的应用 | 第55-57页 |
·力矩图的实现 | 第57-58页 |
·有机体的模仿 | 第58-60页 |
·肌理的呈现 | 第60-62页 |
·裸露混凝土 | 第60-61页 |
·饰面的色彩 | 第61-62页 |
·线性的编织 | 第62-64页 |
·结构线性的要求 | 第62-63页 |
·杆系结构 | 第63-64页 |
·细部的精构 | 第64-66页 |
·构件的艺术化 | 第64-65页 |
·节点的处理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