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5页 |
| Abstract | 第15-1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52页 |
| 1 引言 | 第19页 |
| 2 光动力治疗 | 第19-24页 |
| ·光动力治疗简介 | 第19-20页 |
| ·光动力治疗原理 | 第20-22页 |
| ·光对光动力治疗效果的影响 | 第22-24页 |
| ·光敏剂对光动力治疗的影响 | 第24页 |
| 3 光动力治疗光敏剂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24-34页 |
| ·第一代光敏剂 | 第25-26页 |
| ·第二代光敏剂 | 第26-29页 |
| ·第三代光敏剂 | 第29-34页 |
| 4 酞菁 | 第34-38页 |
| ·酞菁的基本结构及性质 | 第35-36页 |
| ·酞菁的应用 | 第36-37页 |
| ·酞菁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 5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38-41页 |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38-39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52页 |
| 第二章 RGD引导靶向光动力治疗光敏剂的合成及性质测试 | 第52-89页 |
| 1 引言 | 第52-53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53-61页 |
| ·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 ·实验仪器 | 第54-55页 |
| ·化合物合成步骤 | 第55-5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 | 第58页 |
| ·细胞实验 | 第58-61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1-82页 |
| ·合成 | 第61-62页 |
| ·HPLC分离与鉴定 | 第62-63页 |
| ·化合物的表征 | 第63-68页 |
| ·紫外可见光谱 | 第68-70页 |
| ·荧光光谱 | 第70-71页 |
| ·不同浓度下酞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71-73页 |
| ·单线态氧测试 | 第73-75页 |
| ·培养基中酞菁的光物理化学性质 | 第75-79页 |
| ·细胞吸收实验 | 第79-80页 |
| ·细胞内荧光成像 | 第80-81页 |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81-82页 |
| 4 小结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第三章 RGD引导叔丁基苯修饰酞菁类光敏剂的合成及性质测试 | 第89-120页 |
| 1 引言 | 第89-90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90-98页 |
| ·实验试剂 | 第90-91页 |
| ·实验仪器 | 第91-92页 |
| ·化合物合成步骤 | 第92-95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 | 第95页 |
| ·细胞实验 | 第95-98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98-115页 |
| ·合成 | 第98页 |
| ·HPLC分离与鉴定 | 第98-100页 |
| ·化合物的表征 | 第100-104页 |
| ·紫外可见光谱 | 第104-105页 |
| ·荧光光谱 | 第105-108页 |
| ·不同浓度下酞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108页 |
| ·单线态氧测试 | 第108-110页 |
| ·培养基中酞菁的光物理化学性质 | 第110-111页 |
| ·细胞吸收实验 | 第111-112页 |
| ·细胞内荧光成像 | 第112-113页 |
| ·细胞内线粒体定位 | 第113-114页 |
| ·细胞毒性 | 第114-115页 |
| 4 小结 | 第115-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0页 |
| 第四章 水溶性萘菁基近红外光敏剂的生物活性测试 | 第120-139页 |
| 1 引言 | 第120-121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121-129页 |
| ·实验试剂 | 第121-1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122-123页 |
| ·化合物合成步骤 | 第123-127页 |
| ·实验步骤 | 第127-129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29-135页 |
| ·光物理、化学性质 | 第129-131页 |
| ·单线态氧产率 | 第131-132页 |
| ·光敏剂在培养基中的紫外可见光谱 | 第132-133页 |
| ·细胞吸收实验 | 第133-134页 |
| ·细胞内荧光成像 | 第134页 |
| ·细胞毒性试验 | 第134-135页 |
| 4 小结 | 第135-1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6-139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9-141页 |
| 致谢 | 第141-14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奖励 | 第142-144页 |
| 附件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