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类概论 | 第11-17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类简述 | 第11-14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 | 第14-16页 |
| ·邻苯二甲酸酯对环境的污染 | 第16-17页 |
|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研究 | 第17-18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光催化降解 | 第17-18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水解 | 第18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 | 第18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 ·细菌降解 | 第18-21页 |
| ·真菌降解 | 第21页 |
| ·藻类降解 | 第21页 |
| ·酵母降解 | 第21-22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非原位降解 | 第22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原位降解 | 第22页 |
| ·与邻苯二甲酸酯降解有关的酶 | 第22-2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 第2章 PAEs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 第24-36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 ·土壤来源 | 第24页 |
| ·常用培养基及配方 | 第24-25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5页 |
|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 ·筛选PAEs降解菌 | 第26页 |
| ·鉴定PAEs降解菌 | 第26-28页 |
| ·HPLC检测PAEs残留量 | 第28-29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 ·PAEs降解菌株的筛选 | 第29页 |
| ·PAEs降解菌株的形态及菌属鉴定 | 第29-32页 |
| ·PAEs降解菌株降解能力分析 | 第32-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第3章 Rhizobium sp.LMB-1对PAEs的降解特性及代谢途径研究 | 第36-51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 ·实验菌株 | 第36页 |
| ·常用培养基及配方 | 第36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36-37页 |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处理 | 第37-38页 |
| ·考察LMB-1最适降解条件 | 第38页 |
| ·考察LMB-1降解底物广谱性 | 第38-39页 |
| ·考察LMB-1的降解动力学 | 第39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第39页 |
| ·气质联用色谱分析方法 | 第39页 |
| ·实验结果 | 第39-49页 |
| ·分离菌株LMB-1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39-40页 |
| ·LMB-1降解底物广谱性 | 第40-42页 |
| ·LMB-1降解PAEs的最适pH和温度 | 第42-43页 |
| ·LMB-1对PAEs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43-45页 |
| ·中间代谢产物的检测和代谢途径的预测 | 第45-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第4章 Rhizobium sp.LMB-1基因组学研究 | 第51-65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 ·实验菌株 | 第51页 |
| ·试剂 | 第51-52页 |
|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 ·提取基因组DNA | 第52页 |
| ·全基因组测序 | 第52-53页 |
| ·基因组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分析 | 第53-55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4页 |
| ·Rhizobium sp.LMB-1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5页 |
| ·Rhizobium sp.LMB-1基因组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分析 | 第55页 |
| ·Rhizobium sp.LMB-1基因组测序数据的组装 | 第55-57页 |
| ·Rhizobium sp.LMB-1基因组分预测 | 第57页 |
| ·Rhizobium sp.LMB-1基因功能注释 | 第57-60页 |
| ·Rhizobium sp.LMB-1基因组提交 | 第60-61页 |
|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酶预测 | 第61-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9页 |
| 附录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