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导论 | 第14-28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4-15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一)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二) 表现性评价的相关研究 | 第21-24页 |
(三) 表现性评价在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中运用的相关研究 | 第24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24-26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24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四、论文思路 | 第26-28页 |
第一章 为什么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需要表现性评价 | 第28-36页 |
一、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评价遭遇的现实困境 | 第28-31页 |
(一) 以纸笔测试为主要评价方式的弊端 | 第28-30页 |
(二) 在评价方式及评分量表上的相关尝试 | 第30-31页 |
二、表现性评价用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适切性 | 第31-36页 |
(一) 针对纸笔测验的不足应运而生的表现性评价 | 第31-33页 |
(二) 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建构反应 | 第33-34页 |
(三) 表现性评价适用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评价 | 第34-36页 |
第二章 评什么:基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内涵的表现性评价框架 | 第36-50页 |
一、不同视角下口语交际能力内涵的界定 | 第36-44页 |
(一) 交际语言能力的最初界定 | 第36-38页 |
(二) 交际语言能力模型内涵的丰富 | 第38-41页 |
(三) 语言交际能力量表细化了概念的内涵 | 第41-44页 |
二、课程标准视野下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 | 第44-48页 |
(一) 英语语言能力的标准内容 | 第45-46页 |
(二) 英语语用能力的标准内容 | 第46页 |
(三) 英语社会语言能力的标准内容 | 第46-47页 |
(四) 英语口语交际策略能力的标准内容 | 第47-48页 |
三、“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表现性评价框架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如何评:表现性评价的程序 | 第50-65页 |
一、确定评价目标 | 第51-54页 |
(一) 确定所希望的学习结果 | 第51-53页 |
(二) 将评价目标具体化 | 第53-54页 |
二、设计表现性任务 | 第54-58页 |
(一) 设计表现性任务的原则 | 第55页 |
(二) 根据不同类型设计表现性任务 | 第55-58页 |
三、制定评分规则 | 第58-63页 |
(一) 评分规则的定义 | 第58-59页 |
(二) 评分规则的类型 | 第59-61页 |
(三) 评分规则的开发 | 第61-63页 |
四、评价与反馈 | 第63-65页 |
(一) 让学生了解评分规则 | 第63页 |
(二) 在教学中适时地给出评价与反馈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案例研究:表现性评价的运用 | 第65-75页 |
一、案例的选择 | 第65-66页 |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65页 |
(二) 案例的选择 | 第65-66页 |
二、案例的开发 | 第66-70页 |
(一) 确定评价目标 | 第66-67页 |
(二) 设计表现性任务 | 第67-69页 |
(三) 制定评分规则 | 第69页 |
(四) 评价与反馈 | 第69-70页 |
三、案例的实施与分析 | 第70-75页 |
(一) 案例的实施 | 第70-72页 |
(二) 案例的分析 | 第72-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5-80页 |
一、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但评价促进教学的理念有待加强 | 第75-76页 |
二、表现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已有运用,但评价技术有待完善 | 第76-77页 |
三、已有实践层面的评价探索,但英语教师整体评价素养有待提高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