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离心压缩机固定元件性能改进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离心压缩机实验研究 | 第11-12页 |
| ·离心压缩机数值研究 | 第12-15页 |
| ·离心压缩机内部流动稳定性研究难点 | 第15页 |
| ·能量梯度理论简介 | 第15-16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离心压缩机数值计算及其性能预测 | 第17-26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离心压缩机几何模型 | 第17-18页 |
| ·结构网格划分 | 第18-19页 |
| ·控制方程及数值方法 | 第19-22页 |
| ·支配方程 | 第19-20页 |
| ·能量梯度函数K值计算 | 第20-22页 |
| ·边界条件 | 第22页 |
| ·网格无关性检验 | 第22-23页 |
| ·离心压缩机模型级的性能预测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离心压缩机模型级内部流动稳定性研究 | 第26-32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流场内部流动稳定性分析 | 第26-29页 |
| ·不同工况对叶轮内部稳定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 ·不同工况对扩压器内部稳定性影响 | 第27-28页 |
| ·不同工况对回流器内部稳定性影响 | 第28-29页 |
| ·叶轮内部不同区域对流动稳定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扩压器内部不同区域对流动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离心压缩机叶片扩压器的子午面改型研究 | 第32-49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扩压器轮盘侧子午型线改型研究 | 第32-37页 |
| ·扩压器轮盘侧型线向流道中部收敛 | 第32-34页 |
| ·改进前后模型性能对比 | 第34-37页 |
| ·扩压器轮盖侧子午型线改型研究 | 第37-39页 |
| ·扩压器两侧壁面型线向流道中部同时收敛 | 第39-48页 |
| ·扩压器壁面子午型线同时收敛 | 第39-43页 |
| ·改进前后模型性能对比 | 第43-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离心压缩机回流器的子午面改型研究 | 第49-59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改进回流器壁面型状 | 第49-58页 |
| ·回流器K值分析 | 第49-50页 |
| ·回流器轮盖侧倾斜 | 第50-51页 |
| ·轮盖侧倾斜不同角度对比 | 第51-53页 |
| ·改进前后模型性能对比 | 第53-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离心压缩机扩压器叶片叶型的改进研究 | 第59-67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优化扩压器叶片 | 第59-66页 |
| ·改进模型数值分析 | 第59-62页 |
| ·改进模型前后对比 | 第62-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7-70页 |
| ·结论 | 第67-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