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考虑节点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课题来源第10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的精细化建模第12-16页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结构分析第12-13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第13-14页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性能第14-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4页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有限元模型研究现状第16-21页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试验模拟研究现状第21-23页
     ·考虑节点单元的整体结构分析研究现状第23-24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8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24-26页
     ·OpenSees 的Joint2D 节点单元模型第26页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剪计算模型分析第26页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组合体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第26-27页
     ·考虑节点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地震反应分析第27-28页
第2章 OpenSees 的 Joint2D 节点单元模型第28-53页
   ·引言第28页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力机理分析第28-35页
     ·介绍与定义第28-29页
     ·节点内力平衡与传力路径第29-33页
     ·节点弹性与弹塑性反应机制第33-34页
     ·节点动力学假设与简化第34-35页
   ·Joint2D 梁柱节点单元模型描述第35-45页
     ·Joint2D 节点单元的提出第35页
     ·Joint2D 节点单元特性与方程第35-44页
     ·Joint2D 在OpenSees 平台上的实现第44-45页
     ·Joint2D 处理多点约束的数值方法第45页
   ·广义一维荷载-变形滞回反应材料模型第45-51页
     ·广义一维Pinching4 材料模型第45-46页
     ·滞回反应中的强度与刚度退化第46-48页
     ·算例说明第48-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3章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剪计算模型分析第53-94页
   ·引言第53-54页
   ·修正斜压场理论模型(MCFT)第54-65页
     ·MCFT 理论描述第54-57页
     ·MCFT 理论求解过程第57-59页
     ·MCFT 理论试验验证第59-65页
   ·转角软化桁架理论模型(RA-STM)第65-75页
     ·RA-STM 理论描述第65-67页
     ·RA-STM 理论求解过程第67-69页
     ·RA-STM 理论试验验证第69-75页
   ·固角软化桁架理论模型(FA-STM)第75-81页
     ·FA-STM 理论描述第75-77页
     ·FA-STM 理论求解过程第77页
     ·FA-STM 理论试验验证第77-81页
   ·三类抗剪模型综合比较研究第81-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4章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组合体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第94-124页
   ·引言第94页
   ·节点试验模拟有限元建模方法第94-97页
     ·定义单元剪切块骨架曲线参数第94-95页
     ·定义滞回加载下Pinching4 材料强度与刚度退化参数第95-96页
     ·节点试验模拟在OpenSees 平台上的实现第96-97页
   ·系列节点试验数值模拟第97-123页
     ·Park and Ruitong 节点试验第97-99页
     ·傅剑平节点试验第99-101页
     ·Zaid and Shiohara 节点试验第101-103页
     ·Kusuhara and Azukawa 节点试验第103-104页
     ·Shiohara and Kusuhara 节点试验第104-107页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第107-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5章 考虑节点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地震反应分析第124-152页
   ·引言第124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与有限元建模第124-127页
     ·结构设计第124-125页
     ·结构有限元建模第125-126页
     ·结构自振周期比较第126-127页
   ·典型地震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第127-135页
     ·地震动强度参数及地震动的选取第127-129页
     ·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比较第129-132页
     ·塑性铰分布规律和各层柱底塑性转角比较第132-135页
     ·各层节点损伤分布规律第135页
     ·时程分析小结第135页
   ·弹塑性时程分析反应统计第135-148页
     ·地震动强度参数及地震动的选取第135-137页
     ·三层结构时程分析统计第137-140页
     ·六层结构时程分析统计第140-143页
     ·十层结构时程分析统计第143-148页
     ·统计分析小结第148页
   ·增量动力分析第148-151页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结论与展望第152-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1页
附录A 三层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响应第161-167页
附录B 十层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响应第167-177页
致谢第177-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实验记录与智能技术的洞砌体墙板破坏模式预测
下一篇:单向张拉膜结构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