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气溶胶颗粒挥发性及汽车尾气源谱特征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4页 |
第一节 大气气溶胶概述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5-17页 |
一、粒径 | 第15页 |
二、化学组成 | 第15-16页 |
三、混合状态 | 第16页 |
四、吸湿性 | 第16-17页 |
五、挥发性 | 第17页 |
第三节 气溶胶颗粒挥发性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一、挥发性测定方法研究 | 第17-18页 |
二、应用研究 | 第18-20页 |
三、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20页 |
第四节 汽车尾气颗粒物的排放特征 | 第20-23页 |
一、国外机动车排放标准现状 | 第20-21页 |
二、国内机动车排放标准现状 | 第21-22页 |
三、汽车颗粒物的形成机理 | 第22页 |
四、汽车排放颗粒物的特征 | 第22-23页 |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颗粒挥发性测量方法的开发 | 第24-33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一、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二、仪器连接及原理 | 第26-27页 |
三、实验室验证 | 第27页 |
四、实际大气应用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一、颗粒传输效率 | 第28页 |
二、热分离效率 | 第28-29页 |
三、实际应用 | 第29-3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广州市不同季节气溶胶颗粒挥发性的整体特征 | 第33-44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一、大气采样及气象条件 | 第34-35页 |
二、数据分析 | 第35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一、颗粒数目 | 第35-37页 |
二、粒径分布 | 第37-38页 |
三、化学特征 | 第38-4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广州市春季不同类型颗粒的挥发性特征 | 第44-64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44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一、大气采样及气象条件 | 第44-45页 |
二、数据分析 | 第45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45-63页 |
一、气象参数特征 | 第45-47页 |
二、颗粒分类特征 | 第47-55页 |
三、不同类型颗粒加热挥发后的粒径分布 | 第55-56页 |
四、不同类型颗粒挥发性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 第56-59页 |
五、灰霾期间的颗粒挥发性 | 第59-61页 |
六、300℃的颗粒化学性质 | 第61-6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汽车尾气排放特征及对污染控制措施的启示 | 第64-94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64-65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65-70页 |
一、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65页 |
二、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第65-70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70-92页 |
一、珠三角地区汽车尾气PM2.5 的排放特征 | 第70-77页 |
二、与以前研究的比较 | 第77-81页 |
三、对于汽车尾气控制政策的启示 | 第81-9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94-97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94-95页 |
第二节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95-96页 |
第三节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17页 |
附录 | 第117-12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