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深圳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初探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前言第11-28页
   ·多环芳烃的理化性质、毒性和来源第11-13页
     ·多环芳烃的理化性质第11页
     ·多环芳烃的毒性第11-12页
     ·多环芳烃的来源第12-13页
   ·多氯联苯的理化性质、毒性和来源第13-16页
     ·多氯联苯的理化性质第13-15页
     ·多氯联苯的毒性第15页
     ·多氯联苯的来源第15-16页
   ·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4页
     ·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第16-17页
     ·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行为第17-18页
     ·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分析第18-21页
     ·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第21-24页
   ·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4-27页
     ·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含量分布第24-25页
     ·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环境行为第25页
     ·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来源分析第25-26页
     ·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生态风险评价第26-27页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7-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45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8-31页
     ·入海河流概况第28-30页
     ·深圳湾与月亮湾概况第30-31页
     ·珠江.深圳海域第31页
   ·样品采集第31-34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4-35页
     ·仪器设备第34页
     ·试剂与材料第34-35页
     ·实验药品第35页
   ·PAHs定性定量研究第35-38页
     ·PAHs前处理方法第35-36页
     ·PAHs上机测试条件第36页
     ·PAHs的二级质谱扫描条件第36页
     ·PAHs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第36-38页
   ·PCBs定性定量研究第38-44页
     ·PCBs前处理第38-39页
     ·PCBs上机测试条件第39页
     ·PCBs的二级质谱扫描条件第39页
     ·PCBs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第39-44页
   ·沉积物中TOC分析第44页
     ·仪器与试剂第44页
     ·分析方法第44页
   ·沉积物中石油类分析第44-45页
     ·仪器、试剂与配制第44页
     ·分析方法第44-4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5-73页
   ·沉积物中PAHs的结果与分析第45-55页
     ·深圳西部入海河流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和组成第47-48页
     ·深圳湾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和组成第48-50页
     ·月亮湾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和组成第50-52页
     ·珠江.深圳海域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和组成第52-55页
   ·沉积物中PCBs的结果与分析第55-67页
     ·深圳西部入海河流沉积物中PCBs的含量和组成第57-59页
     ·深圳湾沉积物中PCBs的含量和组成第59-62页
     ·月亮湾沉积物中PCBs的含量和组成第62-64页
     ·珠江.深圳海域沉积物中PCBs的含量和组成第64-67页
   ·沉积物中石油类和TOC的结果与分析第67-73页
     ·沉积物中石油类的含量第67-70页
     ·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第70-73页
4 讨论第73-98页
   ·沉积物中TOC的含量对PAHs和PCBs分布的影响第73-74页
   ·沉积物中石油类的含量对PAHs分布的影响第74-75页
   ·沉积物中PAHs和PCBs的空间分布第75-82页
     ·深圳西部入海河流沉积物中PAHs和PCBs的空间分布第76-77页
     ·深圳湾沉积物中PAHs和PCBs的空间分布第77-79页
     ·月亮湾沉积物中PAHs和PCBs的空间分布第79-81页
     ·珠江.深圳海域沉积物中PAHs和PCBs的空间分布第81-82页
   ·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分析第82-88页
     ·深圳西部入海河流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分析第84-85页
     ·深圳湾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分析第85-86页
     ·月亮湾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分析第86-87页
     ·珠江.深圳海域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分析第87-88页
   ·沉积物中PCBs的来源分析第88-93页
   ·沉积物中PAHs的风险评价第93-97页
     ·效应区间低中值法第93-95页
     ·BaP毒性当量法第95-96页
     ·小结第96-97页
   ·沉积物中PCBs的风险评价第97-98页
5 结论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作者简介第111-112页
导师简介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部湾浮游植物叶绿素及颗粒无机碳的时空分布特征
下一篇:中国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