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通信系统电磁毁伤效应及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重点及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舰船通信系统电磁毁伤基本理论 | 第18-28页 |
·高功率微波脉冲武器 | 第18-19页 |
·高功率脉冲源 | 第19-22页 |
·HEMP脉冲分析 | 第20页 |
·HPM脉冲分析 | 第20-21页 |
·UWB脉冲分析 | 第21-22页 |
·微波电磁脉冲传播 | 第22-25页 |
·微波脉冲在有耗媒质中传播 | 第22-24页 |
·微波脉冲的复数电磁功能关系 | 第24-25页 |
·高功率微波脉冲对电子系统毁伤途径及特点 | 第25-27页 |
·毁伤的表现形式 | 第26页 |
·电子器件毁伤阈值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电磁毁伤理论 | 第28-39页 |
·毁伤理论基本元素 | 第28-29页 |
·毁伤分布函数 | 第29页 |
·目标易损性评估方法 | 第29-30页 |
·炸弹爆炸威力及其度量指标 | 第30-32页 |
·爆炸威力概率指标 | 第30-31页 |
·毁伤面积 | 第31-32页 |
·毁伤性评估方法 | 第32-33页 |
·层次分析法(AHP) | 第32-33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3页 |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3-36页 |
·系统模糊判断矩阵确定 | 第33-34页 |
·区间数判断矩阵及其一致性 | 第34-35页 |
·确定区间全向量 | 第35页 |
·最优体系的权重及排序 | 第35-36页 |
·改进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36-38页 |
·基于熵权的理论推导 | 第36-37页 |
·基于熵权的模糊AHP法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舰船通信系统电磁毁伤分析 | 第39-51页 |
·通信系统电磁能量耦合 | 第39-40页 |
·通信系统电磁软损伤分析 | 第40-45页 |
·发射机性能分析 | 第40-43页 |
·接收机性能分析 | 第43-45页 |
·通信系统硬损伤分析 | 第45-49页 |
·硬毁伤理论公式推导 | 第45-46页 |
·高功率微波热毁伤分析 | 第46-49页 |
·氧化层击穿毁伤分析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舰船通信系统电磁毁伤评估模型 | 第51-66页 |
·舰船通信系统构成 | 第51-55页 |
·发射分系统 | 第52页 |
·接收分系统 | 第52-53页 |
·天线分系统 | 第53-54页 |
·馈线分系统 | 第54页 |
·信道终端分系统 | 第54-55页 |
·高功率微波炸弹毁伤区域分析 | 第55-57页 |
·毁伤区域分析 | 第55-56页 |
·通信系统耦合毁伤能量 | 第56-57页 |
·指标体系建立 | 第57-58页 |
·指标选取原则 | 第57页 |
·确定指标体系 | 第57-58页 |
·评判等级划分 | 第58-60页 |
·评判等级 | 第58-59页 |
·权重系数 | 第59页 |
·指标隶属度 | 第59-60页 |
·综合电磁毁伤评估模型 | 第60-63页 |
·评估综合算子离散归一化 | 第60-61页 |
·毁伤概率因子 | 第61页 |
·可信度因子 | 第61-62页 |
·防电磁毁伤因子 | 第62页 |
·系统毁伤评估模型 | 第62-63页 |
·毁伤评估模型例子验证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本论文相关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其他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