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稀土资源概况 | 第11页 |
| ·稀土的性质与应用 | 第11-14页 |
| ·稀土开采工艺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4-17页 |
| ·第一代浸出工艺概况 | 第14-15页 |
| ·第二代浸出工艺概况 | 第15-16页 |
| ·第三代浸出工艺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 ·稀土抑杂浸出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7-18页 |
| ·铝离子的赋存状态 | 第17页 |
| ·除杂药剂的研究 | 第17-18页 |
| ·稀土载体矿物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8-19页 |
| ·稀土离子的赋存状态 | 第18页 |
| ·黏土矿的主要成分 | 第18-19页 |
| ·分子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分子动力学计算原理 | 第19-20页 |
| ·Materials Studio主要模块的功能介绍 | 第20-21页 |
| ·分子动力学模拟现状 | 第21-22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论文课题的背景 | 第22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试验设备、药剂及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 ·稀土矿样来源及组分 | 第2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24-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26页 |
| ·稀土浸出试验 | 第26-27页 |
| ·稀土浸出过程中矿物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 ·稀土浸出率的计算 | 第27页 |
| ·浸出液中铝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稀土抑杂浸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28-53页 |
| ·磺基水杨酸与铝、镧、钇离子的作用 | 第28-37页 |
| ·磺基水杨酸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 ·模型的结构优化及动力学计算 | 第30-32页 |
| ·磺基水杨酸与各离子的径向分布函数 | 第32-36页 |
| ·磺基水杨酸与各离子的作用能分析 | 第36-37页 |
| ·六四甲基四胺与铝、镧、钇离子的作用 | 第37-41页 |
| ·六亚甲基四胺抑铝模型的构建、优化及分子动力学计算 | 第37-39页 |
| ·六亚甲基四胺与各离子的径向分布函数 | 第39-40页 |
| ·六亚甲基四胺与各离子的作用能分析 | 第40-41页 |
| ·酒石酸与铝、镧、钇离子的作用 | 第41-45页 |
| ·酒石酸抑铝模型的构建、优化及分子动力学计算 | 第41-43页 |
| ·酒石酸与各离子的径向分布函数 | 第43-44页 |
| ·酒石酸与各离子的作用能分析 | 第44-45页 |
| ·乙酰丙酮与铝、镧、钇离子的作用 | 第45-49页 |
| ·乙酰丙酮抑铝模型的构建、优化及分子动力学计算 | 第45-47页 |
| ·乙酰丙酮与各离子的径向分布函数 | 第47-48页 |
| ·乙酰丙酮与各离子的作用能分析 | 第48-49页 |
| ·自扩散系数的计算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高岭石固体表面吸附有机分子的研究 | 第53-62页 |
| ·高岭石(00 1)面与磺基水杨酸的吸附 | 第53-57页 |
| ·高岭石晶体表面层的构建 | 第53-55页 |
| ·磺基水杨酸分子层的构建 | 第55-56页 |
| ·高岭石与磺基水杨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56页 |
| ·高岭石与磺基水杨酸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 ·高岭石(10 0)面与磺基水杨酸的吸附 | 第57-61页 |
| ·高岭石晶体表面层的构建与优化 | 第57-59页 |
| ·高岭石与磺基水杨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59-60页 |
| ·高岭石与磺基水杨酸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稀土矿浸出行为研究 | 第62-67页 |
| ·浸出方法、浸出剂种类及pH值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62-64页 |
| ·稀土浸出方法的选择 | 第62页 |
| ·稀土浸出剂的选择 | 第62-63页 |
| ·pH值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 ·硫酸铵的浓度、用量及流速条件试验 | 第64-66页 |
| ·硫酸铵浓度条件试验 | 第64-65页 |
| ·硫酸铵用量条件试验 | 第65-66页 |
| ·硫酸铵流速条件试验 | 第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抑制剂种类试验 | 第67-72页 |
| ·磺基水杨酸对铝离子的抑制 | 第67页 |
| ·六亚甲基四胺对铝离子的抑制 | 第67-68页 |
| ·酒石酸对铝离子的抑制 | 第68-69页 |
| ·乙酰丙酮对铝离子的抑制 | 第69-70页 |
| ·组合抑制剂对铝离子的抑制 | 第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个人简历及在学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