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材料 | 第12-13页 |
·实验动物 | 第12页 |
·药剂 | 第12页 |
·仪器 | 第12-13页 |
·实验方法 | 第13-15页 |
·动物分组 | 第13页 |
·高脂饲料制作 | 第13页 |
·造模方法 | 第13页 |
·模型评价 | 第13页 |
·取穴及治疗 | 第13-14页 |
·观察指标 | 第14页 |
·采集标本 | 第14页 |
·病理形态学观察 | 第14-15页 |
·血清脂联素及其受体的测定 | 第15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7-24页 |
·治疗前后雌雄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的比较 | 第17-18页 |
·雌雄埋线组大鼠治疗前后体重差值分析 | 第18-19页 |
·穴位埋线对大鼠血清ADP及AdipoR1、AdipoR2 含量的影响 | 第19-21页 |
·雌雄各组大鼠脂肪湿重的比较 | 第21页 |
·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形态学改变的比较 | 第21-23页 |
·大鼠血清ADP、AdipoR1、AdipoR2 的含量与体重、脂肪湿重、Lee’s 指数的相关分析 | 第23-24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4-29页 |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 第24页 |
·本研究选穴的依据 | 第24-25页 |
·埋线疗法的作用机理 | 第25页 |
·脂联素及其受体的研究 | 第25-26页 |
·脂联素的抗AS作用 | 第26页 |
·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创新点 | 第28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作者简介 | 第32-33页 |
综述 | 第33-42页 |
1.临床研究 | 第33-39页 |
·单纯穴位埋线治疗 | 第33-34页 |
·埋线结合针刺治疗 | 第34-35页 |
·埋线结合电针治疗 | 第35-36页 |
·埋线结合拔罐治疗 | 第36-37页 |
·埋线结合运动治疗 | 第37页 |
·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 | 第37-38页 |
·埋线结合灸法治疗 | 第38页 |
·埋线结合中药治疗 | 第38-39页 |
2.优势及不足 | 第39页 |
3.展望 | 第39页 |
4.小结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