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2页 |
·自电离衰变BR的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方案 | 第12-22页 |
·实验装置 | 第12-15页 |
·可调谐脉冲激光系统 | 第12-13页 |
·原子束制备系统 | 第13-14页 |
·信号和图像采集系统 | 第14-15页 |
·研究方案 | 第15-18页 |
·多步激光共振电离技术 | 第15-16页 |
·VMI影像技术 | 第16-18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8-22页 |
·有效量子数*n和量子亏损 d 的计算 | 第18页 |
·选择定则的应用 | 第18-19页 |
·Abel逆变换 | 第19-22页 |
第三章 不同J值自电离态衰变的分支比 | 第22-33页 |
·不同的自电离态系列间的组态相互作用 | 第22页 |
·4f~75d~+(~7D)离子限之下的 4f~76p_(1/2)6d自电离态 | 第22-27页 |
·Eu原子的第一激发态的光谱 | 第23-24页 |
·Eu原子 4f~76s6d Rydberg态 | 第24-25页 |
·4f~76p_(1/2)(J = 3,4)6d自电离态光谱 | 第25-27页 |
·4 f76p1/26d自电离衰变的分支比 | 第27-31页 |
·4f~76p_(1/2)6d自电离弹射电子的能量分布 | 第28-29页 |
·4f~76p_(1/2)6d自电离衰变的分支比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4f~75d(~7D~o)离子限之上自电离态衰变的分支比 | 第33-41页 |
·4f~75d(~7D~o)离子限之上的自电离态 | 第33-38页 |
·4f76s7d Rydberg态 | 第34-35页 |
·具有单峰结构的 4f~76p_(1/2)(J=3,4)7d自电离态的光谱 | 第35-36页 |
·具有双峰结构的 4f~76p_(1/2)(J=3,4)7d自电离态的光谱 | 第36-38页 |
·4f~75d(~7D~o)离子限之上自电离态衰变的分支比 | 第38-40页 |
·4f~76p_(1/2)7d自电离弹射电子的能量分布 | 第38-39页 |
·4f~76p_(1/2)7d自电离衰变的分支比 | 第39-40页 |
·本小结章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洛伦兹线型的自电离态衰变的分支比 | 第41-49页 |
·高n值Rydberg态 | 第41-43页 |
·4f~76p_(1/2)8d自电离态的光谱 | 第43-45页 |
·4f~76p_(1/2)8d态的自电离衰变的分支比 | 第45-48页 |
·4f~76p_(1/2)(J=3)8d态的自电离衰变的分支比 | 第45-47页 |
·4f~76p_(1/2)(J=4)8d自电离衰变的分支比 | 第47-48页 |
·本小结章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49-51页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49页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49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